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倪晓光;赵平

    细胞内蛋白质的产生和降解必须保持着动态平衡,才能维持细胞的稳态和正常功能.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细胞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泛素分子主要通过泛素活化酶、泛素结合酶和泛素-蛋白连接酶与靶蛋白结合形成一条多泛素链,将底物蛋白泛素化,使靶蛋白被26S蛋白酶体所识别和降解.UPP可高效并高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内蛋白质,尤其是一些短寿命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产物以及变性变构蛋白等.泛素化过程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质控系统,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过程,比如细胞凋亡、MHC Ⅰ类抗原的递呈、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等,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靶蛋白的降解功能失常时,可以引起癌蛋白聚集、抑癌蛋白异常降解、突变细胞凋亡受阻和增殖加速,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UPP的异常改变不仅与恶性肿瘤的病因学有着直接关素,并且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 微转移检测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强磊;齐琦;郭青龙

    肿瘤细胞从原发实体瘤向其他地方的扩散被认为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种播散的肿瘤细胞的检测对于肿瘤的分期、患者的预后及辅助疗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检测标本和检测方法的选择,以及更加特异的肿瘤标志的发现可以明显提高微转移检测的准确率.相信微转移检测的不断发展,必将为肿瘤研究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 胶质瘤的神经分子病理学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作者:杨冬;王忠诚

    脑胶质瘤是比较常见的脑肿瘤,侵袭性强,治疗的敏感性差,预后不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及耐药机制认识逐渐深入.神经分子病理是近年来在传统组织病理学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肿瘤细胞的受体、生长因子、染色体、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等的变化,并根据以上检查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生长速度、转移侵袭性及对抗化疗和放疗的可能性等相关信息,较传统病理客观,且简便易行,在分析和判断胶质瘤的生长,分化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范西红;贺青卿;范子义;张小桥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 TM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51例TCM发病、临床、病理特点和术前、术中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TCM占同期收治的甲状腺癌的29.0%.19.6%的患者为多发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结节性肿大,健康查体B超检查发现15例.45例(88.2%)术前B超检查提示可疑甲状腺癌.术中常规行快速病理检查,主要术式为腺叶、峡部和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术中探查Ⅵ、Ⅳ、Ⅲ组淋巴结并做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的16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病理检查确诊TMC 37.3%有淋巴结转移,74.5%的患者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27.5%伴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仅4例为单纯甲状腺癌.全部患者均随访2~74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TMC发病率较高,多伴有常见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多数患者预后好.注重术前超声检查和术中全面探查及快速病理检查有助于TMC的诊断.酌情选择恰当的术式,既清除病灶又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位风芝;段竹梅;宫振安;曲新栋;于海英

    目的:提高对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rgocytic syndrome, HPS)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HPS患者有15例与感染相关,1例家族性,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7例病因未明;临床表现持续性高热24例(100%),肝和(或)脾大24例(100%),血常规二系或三系减少24例(100%),高甘油三酯血症12例,10例患者测血清铁蛋白有9例明显增高,凝血功能异常者18例,丙氨酸转氨酶增高21例,24例骨髓均发现组织细胞增多,有噬血组织细胞,并可见明显吞噬血细胞现象,组织细胞形态基本正常.13例加用糖皮质激素,18例给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3例用Vp-16+泼尼松+环孢素A化疗.7例治愈,好转10例,8例死亡.结论:HPS病因复杂,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类似于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组织细胞形态学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方案是提高HPS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隐匿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作者:吴斌

    回顾分析临沂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6例隐匿性乳腺癌(O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所有病例腋下肿物均经切检病理确诊.乳腺钼靶检查2例诊断为乳腺癌,3例患者为可疑乳腺癌;乳房彩超检查1例诊为乳腺癌,3例患者为可疑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28例,乳腺癌根治术4例,保留乳房手术2例,腋窝淋巴结清除加全乳放疗2例.30例患者获得随访,15例生存时间>5年.回顾分析结果提示,对腋下肿块应行切除活检以明确诊断;乳腺钼靶、彩超及腋下肿物激素受体检测有一定价值;乳腺核磁共振扫描能够提高OBC的检出率.手术方式宜采用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后全乳照射,并辅以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以提高长期生存率.

  • 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王彬;陈振东

    为观察吉非替尼(Iressa)对初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选取20例晚期NSCLC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化疗,吉非替尼剂量为250 mg/次,口服, 1次/d,全组中位服药持续时间为10个月.结果:20例患者均可评价,获得CR 2例(10.0%)、PR 3例(15.0%)、SD 6例(30.0%)、PD 9例(45.0%),总的疾病控制率为55.0%;疾病相关症状改善率为75.0%.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皮疹9例(45.0%),腹泻6例(30.0%),恶心4例(20.0%),皮肤干燥5例(25.0%),未观察到间质性肺炎病例.初步观察结果显示,吉非替尼对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考虑作为一些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7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柳星;章惠新;吕晓君;马锐;伞宝君

    为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DP)两种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将79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3周剂量组和每周剂量组.3周剂量组:多西紫杉醇75 mg/m2,d1;DDP 80 mg/m2.分3~5 d静脉滴入,21 d为1个周期.每周剂量组:多西紫杉醇35 mg/m2,d1、d8、d15;DDP 80 mg/m2,分3~5 d静脉滴入,28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3周剂量组和每周剂量组有效率分别为36.8%和34.1% (χ2=0.063,P=0.802),初治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5.5%和46.2%,复治患者有效率分别为33.3%和28.6%.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反应程度以Ⅰ~Ⅲ度为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多西紫杉醇联合DDP治疗晚期NSCLC两种方案疗效相当,毒副反应每周剂量组较3周剂量组轻微.

  • 胰十二指肠切除经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福田;林洪峰;丁伟;耿晓霞;李森;宋钦华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有效安全术式.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6月共施行经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并与同期的56例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进行对比.结果: 改良手术组43例患者,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发生胆肠吻合口漏2例,经2~3周的充分引流治愈.腹腔感染2例,经抗感染及充分引流后治愈.胃应激性溃疡4例,经加大抑酸剂用量及应用凝血药物后治愈.传统手术组5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胰肠吻合口漏3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9 000 IU/L,其中2例经应用生长抑素十四肽、静脉高营养及禁饮食,通畅的腹腔引流21~32 d后治愈.1例82岁高龄患者死亡.其他术后并发症与改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安全有效术式,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作者:樊翠珍;戴红;初玉平;郭红强;张建军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26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口服2 000 mg/(m2·d),分2次,连服14 d;CPT-11 60 mg/m2,静脉滴入,90 min,d1、d8,每3周重复.结果:26例患者用药后均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化疗136个周期,无完全缓解病例,PR 8例(29%), SD 12例(45%),PD 6例(2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2个月,疾病控制率74%;远期疗效:平均疾病缓解时间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7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胃肠道反应主要为腹泻,手足综合征1例.结论:CPT-11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胃癌手术治疗预后因素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明利;阮军;董军;庄宁

    探讨影响胃癌手术后疗效的因素及各因素的价值, 对经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2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胃癌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90%、80.20%和43.30%,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范围及分期对术后生存率有明显影响,其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进展期胃癌应行D2或选择性D2术式;对晚期胃癌应尽可能行姑息性切除术及辅助化疗,重视老年胃癌患者的积极治疗.

  •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学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互关系的研究

    作者:潘建基;陈文娟;王捷忠;张秀春;吴君心;柏朋刚

    目的:通过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技术对比研究,比较应用不同外照射技术时肿瘤靶区适形指数的差异,以及肺等正常组织受照射容积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的关系.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28例胸中段EPC分别设计三种照射技术(A:常规3野;B:适形3野;C:适形5野).比较在同一处方剂量(66 Gy)时肿瘤靶区的适形指数,全肺受照射剂量与肺的NTCP的差异.结果:A、B、C三种照射技术比较:1)靶区的适形指数从0.55±0.09提高至0.76±0.04 和 0.78±0.06.2)肺平均剂量从(16.54±2.35) Gy降低至(13.26±1.93) Gy和(3.38±1.61) Gy;肺的V20从(32.95±6.43)%降低至(23.01±6.25)%和(24.8±4.47)%;肺的V30从(17.25±4.96)% 降低至(12.18±3.66)%和(6.75±2.93)%.3)肺的 NTCP从(6.9±6.86)%降低至(1.14±1.11)%和(1±1.02)%.A、B和C三种照射技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较理想,显著降低正常肺的照射体积和剂量,减少放射性肺炎NTCP.

  • 康莱特胶丸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中;张长春

    观察康莱特胶丸(KLTC)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5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KLTC合并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两组CR分别为25.9%(7/27)和12.0%(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有效率(CR+PR)分别为77.8%(21/27)和68.0%(1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综合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体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5和0.042.初步结果提示,口服KLTC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 颈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一例报告

    作者:贺青卿;范西红;庄大勇;范子义

    1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因左锁骨上肿块20 d于2002年8月12日入济南军区总医院.查体:左颈部隆起,无颈静脉怒张和颈肪异常搏动.

  • 整合素αvβ3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艾文兵;刘学勇;熊志云;陈玉宏;雷霆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Boyden小室细胞侵袭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对照组A值(0.213 5±0.032 5)、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0)分别与实验组A值(0.168 7±0.040 3、0.119 4±0.051 2和0.082 3±0.033 8)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31.56±3.36)%、(45.21±5.32)%和(68.27±4.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75和19.46,P均《0.01.实验组组间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P《0.05;F=13.77,P《0.01.对照组(0.722 3±0.031 8)与实验组(0.459 2±0.043 6,0.296 7±0.062 5)以及实验组组间PCNA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2,P《0.01;F=8.95,P《0.05.对照组(41.36±5.87)和实验组(32.53±3.89、18.82±4.02和13.71±2.94)以及实验组组间C6胶质瘤细胞透膜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34和13.23,P均《0.01.结论:整合素αvβ3对胶质瘤的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为抗整合素αvβ3治疗脑胶质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 姜黄素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Survivin表达及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张梅春;赵子文;曾军;何卫国;黄侃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耐顺铂(DDP)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 Survivin表达及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非毒性剂量(10 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A549/DDP细胞,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A549/DDP细胞对DDP的半效抑制浓度IC50、耐药指数和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Cur能使A549/DDP细胞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由(79.17±5.96)%下调至(57.8±9.8)%,P=0.014;而蛋白表达强度也由1.174±0.059降至1.009±0.072,P=0.023.A549/DDP细胞对DDP IC50及耐药指数分别由(206.77±9.19)μmol/L和10.90降低至(160.80±3.91)μmol/L和7.42,P值分别为0.041和0.035;细胞凋亡率由7.1%增至17.7 %,Cur和DDP联合应用后凋亡率达40.61%,P=0.012.结论:Cur下调A549/DDP细胞Survivin表达,可能与部分解除Survivin导致的细胞凋亡抑制有关.

  • 食管鳞癌组织中mtDNA与CK19在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张亚宁;胡军;陈海泉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结微转移与淋巴结转移在分子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32例食管鳞癌患者手术中摘除纵隔淋巴结78枚(病理转移淋巴结25枚,无病理转移淋巴结53枚)行CK19表达.CK19表达阳性的无病理转移淋巴结作为A组,有病理转移淋巴结为B组.两组均行mtDNA表达的检测.结果:病理转移淋巴结CK 19表达均阳性,无病理转移淋巴结CK19表达阳性18枚.A组5枚(5/18)淋巴结mtDNA表达阳性,B组17枚(17/25)淋巴结mtDNA表达阳性,χ2=6.82,P《0.05.结论: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在生物学特性有不同的表现.食管鳞癌淋巴结微转移不是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也不等同于淋巴结转移.

  • 乳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魏文;姚峰;涂毅;童鹤翔;孙圣荣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CCL5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YBR GreenⅠreal time-PCR定量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CCL5 mRNA的表达.结果: 各期乳腺癌组织中CCL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 Ⅰ期和Ⅱ期乳腺癌组织中CCL5 mRNA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乳腺癌组织中CCL5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3.695.结论: 趋化因子CCL5 mRNA在Ⅳ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CCL5可能在促进乳腺癌的生长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 CD105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江宇;王颀;朱彩霞;李文萍;张雅洁;张佳立;陈中扬;陈文静

    目的:用CD105单克隆抗体(mAb)检测乳腺癌演变中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旨在探讨CD105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分析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20例导管内癌(DCIS)和20例微浸润性癌(MDC)和6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的CD105表达,进行MVD计数.结果:用CD105标记乳腺ADH、DCIS、MDC和IDC(NOS)的MVD分别是8.25±5.78、10.05±4.23、25.35±7.62和36.82±7.11,4组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分别为0.035、0.001和0.001.在IDC(NOS)中,CD105标记的MVD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CD105标记的MVD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CD105可能会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和靶向治疗及化学预防的标志之一.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晓;范萍;王水;武正炎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0例乳腺癌、12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u=137.5,P=0.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MVD无相关性(P=0.951),而与MLD(r=0.286,P=0.027)及PCNA(r=0.315,P=0.014)有相关性;VEGF-C(r=0.389,P=0.002)、MLD(r=0.335,P=0.009)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VEGF-C、MLD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分别是低VEGF-C、MLD组的4.059 倍(95%CI为1.234~13.349,P=0.021)和3.519倍(95%CI为1.209~10.240,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C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独立于MLD.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它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独立于MLD.另外,VEGF-C高表达的患者肿瘤细胞的增殖性较强.

  • 急性白血病细胞肺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樊娟;周慧;张丽;刘思管;闵捷;王欣;马春燕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 LRP)的表达,观察其表达率与化疗缓解率的关系.方法:利用LRP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测定15位正常对照和79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LRP的表达率,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组LRP的表达率为(29.29±6.72)%,高于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组的(21.46±5.23)%,P=0.018 2;复发/难治ALL组LRP的表达率为(41.18±9.06)%,也较复发/难治AML组的(30.44±11.51)%高,P=0.015 4.复发/难治组LRP的表达率均高于相应的初治组,P值分别为0.017 5和0.013 8.急性白血病细胞LRP(+)组的临床缓解率为30.8%,明显低于LRP(-)组的77.5%,P=0.008 1.结论:复发/难治组LRP的表达率高于初治组,LRP过度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耐药及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 乳腺癌APC基因突变和杂合缺失及甲基化的研究

    作者:刘臻;杨蕾;崔东旭;刘宝林;张小薄;马文锋;张强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SSCP、微卫星分析、甲基化特异性PCR和RT-PCR方法检测乳腺单纯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和癌组织中APC基因突变密集区突变状况、APC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启动子1A区甲基化状态以及mRNA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未发现APC基因突变.乳腺癌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1A区甲基化率为36.8%,甲基化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非甲基化组织APC mRNA表达为0.55±0.09,甲基化组织表达为0.21±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基因LOH发生率达32.6%,LOH和甲基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APC基因出现异常改变.乳腺癌组织中APC基因失活的机制不是基因突变,而是该基因LOH和启动子1A区甲基化.

  • 人脑胶质瘤组织HIF-1α和COX-2及CD105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艳芬;丁永玲;王东林;施公胜;周晓明;李家驭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化酶-2(COX-2)及CD105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胶质瘤和10位正常人脑组织中HIF-1α、COX-2和CD105的表达,并测定CD105标记的MVD.结果:1)胶质瘤组织中HIF-1α、COX-2和CD10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61.4%和74.3%,明显高于正常人脑组织.2)HIF-1α、COX-2表达和MVD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3)胶质瘤组织中HIF-1α和COX-2蛋白表达的一致符合率为70.3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83 7,P=0.004.4)HIF-1α和COX-2阳性表达组的MVD(35.87±4.55和36.00±4.57)均高于阴性表达组(29.19±4.69和29.48±4.71),P值均为0.000 0;两者均为阳性表达时的MVD(36.22±4.62)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33.75±3.59和28.29±4.33),P=0.000 1;两者表达均与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0 5和0.465 2,P值分别为0.005和0.014.结论:HIF-1α、COX-2和CD105过表达可能在胶质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三者的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地揭示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 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实验性胃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平;刘宁;张春燕;杨悦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对实验性胃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胃癌MKN-4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WPG与5-氟尿嘧啶(5-FU)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连续灌胃100、300及500 μg的WPG后,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实验结束时,各组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与5-FU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PG各组及5-FU组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PG各组移植瘤的bcl-2与PCNA表达率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bax的表达情况相反,WPG各组中的ba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WPG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增强bax的蛋白表达、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乙醇脱氢酶2和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及饮酒习惯与直肠癌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姜爱仁;高长明;吴建中;Takezaki Toshiro;曹佳;Tajima Ka-zuo;沈洪兵

    目的:研究乙醇脱氢酶2(ADH2)、乙醛脱氢酶2(ALDH2) 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PCR-DHPLC检测研究对象的ADH2/ALDH2基因型,比较不同的基因型及生活习惯与直肠癌的关系.结果:1)与不饮酒者相比较,饮酒者患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OR=2.20,95% CI:1.47~3.28, P=0.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未发现ADH2、ALDH2各基因型与直肠癌的危险性有关.3)对ADH2、ALDH2 基因多态相互作用的分层分析发现, 同时携带ADH2 A/A和ALDH2 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性别、年龄和吸烟调整OR=1.82, 95% CI: 1.07~3.09).4)在饮酒者中, ADH2 A/A、A/G+G/G基因型者患直肠癌的调整OR分别为2.56(95% CI:1.38~4.73)和2.10(95% CI:1.15~3.84);ALDH2 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调整OR为1.82(95% CI:1.07~3.09).结论: 饮酒是直肠癌的危险因素;ADH2 A/A与ALDH2 G/G基因型在增加直肠癌易感性上有协同作用;ALDH2 G/A+A/A基因型可减弱饮酒患直肠癌的危险性.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