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AEAPS与葡聚糖共修饰超顺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质

    作者:邓均;贺娟;郑峻松;贾延辉;黄辉;方立超;李艳;蒋丽莉;李平

    目的 探讨以AEAPS及葡聚糖共修饰超顺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SPION)的制备方法,并检测其物理和磁学性质.方法 共沉淀一步法制备葡聚糖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然后在通氮、60℃、强力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加入AEAPS,得到AEAPS与葡聚糖共修饰的SPION.采用透射电镜测量其大小及分布,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磁化率等参数,用普鲁士蓝染色的方法判断AEAPS/葡聚糖-SPION是否与抗体连接.结果 所得样品核心为四氧化三铁晶体,核心粒径不超过20 nm,包被葡聚糖后整体颗粒直径小超过25 nm,质量饱和磁场强度为67.364 88 emu/g Fe,AEAPS/葡聚糖-SPION与抗体结合,可对特异性抗原产生抗原-抗体结合,普鲁士蓝染色结果为阳性.结沦制备的样品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超顺磁性等优点,能与单克隆抗体有效结合.

  • 山楂活性组分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抑菌作用

    作者:姜珂;覃容欣;朱仝飞;周红;郑江

    目的 研究山楂提取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 干燥山楂去核切片75%乙醇提取,依次经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层经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CP,体外药敏试验验证其联合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两林、头孢唑啉)抑制MRSA的作用.结果 单独应用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及组分CP对实验株MRSA的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6、512、512、128、1024 μg/ml;联合用药时,亚MIC浓度的组分CP(128μg/ml)使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MIC分别降低至2、32、16、2μg/ml,部分抑菌指数(FIC)分别为0.13、0.16、0.19、0.14,均小于0.5.结论 山楂活性组分CP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显著的体外协同抑制MRSA的作用.

  • 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明超;熊菀

    目的 通过检测更昔洛韦治疗前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肝炎婴儿血清IL-2、1L-8、IL-10、IFN-γ水平的变化,了解更昔洛韦在CMV肝炎发生、发展和恢复过程中对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72例患儿血清CMV-IgM,定量PCR检测血CMV DNA,两者均为阳性,而ALT正常者作为观察组1;伴有ALT异常者作为观察组2;正常健康体榆婴儿作为健康埘照组.采用ELISA法榆测3组血清IL-2、IL-10、IL-8、IFN-γ水平,并对观察组2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后再检测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患儿血清IL-8、IL-10均显著升高(t=3.74,9.56,P<0.01),IL-2显著降低(t=5.87,P<0.01).(2)观察组2患儿血清IFN-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t=5.93,P<0.01),而观察组1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IFN-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86,P>0.05).(3)观察组2患儿经更昔洛韦治疗后,血清IL-2水平较观察组1显著增高(t=3.41,P<0.01),而血清IL-8、IL-10、IFN-γ水平则恢复至接近建康对照组儿童水平,两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0.74,0.36,0.54,P>0.05).(4)观察组2用药前后自身埘照比较,血清IL-8、IL-10、IFN-γ水平显著下降(t=6.52,7.24,14.23,P<0.01),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t=5.78,P<0.01).(5)观察组2 IFN-γ水平与ALT值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76,P<0.01).结论 (1)CMV感染后导致患儿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提示机体出现Th1/Th2细胞平衡失调;(2)更昔洛韦除了具有抑制和清除病毒的功能外,还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规范使用下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 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的女性盆腔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构建

    作者:胡南;郑小林;张肖莎;张绍祥;Paul Segars;单锦露;谭立文;罗洪艳;侯文生;Steve B.Jiang

    目的 建立基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的非均匀有理B样条(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NURBS)三维盆腔模型.方法 选取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盆腔部分,应用Photoshop分割出各盆腔结构后并获取各结构的轮廓线,基于盆腔结构的表面轮廓线应用Isosurf软件生成三角化表面网格,然后将其输入犀牛(Rhinoceros)软件,进行控制参数设定与NURBS曲面重建.结果 对盆腔中膀胱、直肠、子宫、卵巢、血管、阴道、输尿管、股骨、尿道等主要结构进行了分割,并构建了NURBS女性盆腔三维数字化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几何外型逼真,整体清晰,实体感强.结论 本研究实现了对女性盆腔主要结构的NURBS曲面建模,所获取的数字化模型可为解剖教学、手术仿真以及运动医学等提供科研教学平台.

    关键词: NURBS 盆腔 三维建模
  • TLR4在实验性脑出血小鼠脑组织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作者:钟琪;杨清武;李俊祺;李敬诚;向静;王景周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在脑出血小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体尾动脉血注入法复制脑出血小鼠模型,将30只雄性C57BL小鼠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造模完毕后采取同样随机分组法根据不同时间点(术后6、24、48、72 h,5 d)分为5个亚组,每组3只.各组于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脑组织TLR4 mRNA的表达,同时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TLR4 mRNA均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LR4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在72 h达高峰.模型组相同时间点TLR4 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加重(P<0.05),以48~72 h为著.相关分析显示,TLR4的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呈直线相关(r2=0.973,P<0.05).结论 结果提示TLR4可能在脑出血后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出血 炎症反应 TLR4
  • Forsus矫治力前导下颌有限元仿真及佳施力角度探讨

    作者:颜功兴;刘占芳

    目的 研究在Forsus矫治力作用下下颌骨的应力分布情况和位移分布情况,探讨佳的施力角度,为临床设计新的矫治器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 选择临床恒牙(牙合)安氏Ⅱ类远中错(牙合)志愿者,运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三维影像技术完成初步重建,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下颌骨、牙列和弓丝托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临床Forsus施力部位加载,并设计了 5种不同的计算工况.结果 在5种工况下,弓丝托槽和牙列上的Von Mises等效应力水平相对于下颌骨较高,大应力出现在弓丝托槽.下颌骨上的应力集中主要位于髁突颈和牙槽嵴部位,下颌骨上大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出现在髁突颈处,下颌骨大的位移都基本出现在颏部,髁突颈局部发生了塑性变形.结论 Forsus矫治力的加载角度好为0°~25°.

  • 138例两性畸形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彭大振;卢根生;朱开常;沈文浩;支轶

    目的 提高两性畸形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138例两性畸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138例(年龄2~36岁,平均17岁)社会性别男性42例,女性96例.人院后经体格榆查,完善实验室、超声、放射及病理活检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138例中女性假两性畸形54例,男性假两性畸形66例,真两性畸形10例,纯性腺发育不全2例,无睾丸综合征2例,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4例.132例行手术治疗,76例行腹腔镜探查术;术后121例保留女性性别,11例保留男性性别.女性假两性畸形皆保留女性性别;男性假两性畸形59例保留女性性别,4例保留男性性别,3例未行手术治疗;真两性畸形中8例维持女性性别,2例保留男性性别.结论 正确及时的性别确定是治疗的关键.病因诊断对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虽然两性畸形按女性抚养较为适宜,但仍应综合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愿.

  • 膜电位及MAPK磷酸化在飞燕草素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金鑫;易龙;陈春烨;糜漫天

    目的 观察飞燕草素(Delphinidin-3-glucoside,Dp-3-dc)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膜电位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25、50、100、200 μmol/L)的Dp-3-glc预处理内皮细胞2 h后,Ox-LDL(100μg/ml)继续处理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培养上清液LDH、NO、MDA水平及细胞匀浆SOD酶活件采用试剂盒分别检测;荧光探针DCFH-DA标记细胞内活性氧(ROS)、膜电位敏感的阳离子荧光探针DISC3(5)和阴离子荧光探针DiBACA(3)分别标记细胞膜电位,罗丹明-123标记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Dp-3-ste能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MDA和LDH生成增加、NO分泌减少及细胞内SOD酶活力降低,并显著减少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实验发现Ox-LDL能明显诱导细胞膜电位升高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及增强膜电位相关的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而Dp-3-dc预处理能明显减弱Ox-LDL诱导的膜电位改变,并抑制038MAPK的磷酸化.结论 Dp-3-c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电位、线粒体膜电位及膜电位相关的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削弱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复方樟柳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孟婷;陶永贤;李平华;涂波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物理疗法用于弱视治疗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300例门诊弱视患者(3~14岁)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在物理疗法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对照组只用物理疗法.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并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retinal artery peaksystolic velocity,PSV)及舒张期阻力指数(diastolic resistance index,RI)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68.0%,对照组总有效率36.7%,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弱视组间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樟柳碱后PSV增高(P<0.05),RI无变化(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弱视患儿均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与视网膜血液供应增加、组织灌注改善有关.

  • N-乙酰氨基葡萄糖对应激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裴轶劲;吴小兰;毛方圆;陈婉燕;刘俊康

    目的 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D-glucosamine,GlcNAc)对应激小鼠模型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macrophage,PMψ)吞噬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足底电刺激法复制应激小鼠模型,将5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模型组、低剂量GlcNAc治疗组、中剂量GlcNAc治疗组和高剂量GlcNAc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酵母吞噬法检测PMψ吞噬功能,MTT法检测PMψ能量代谢水平,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PMψ吞噬酵母的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模型组PMψ吞噬功能明显下降(P<0.01),能代谢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中剂量和高剂量GlcNAc能有效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调节细胞活性.结论 GlcNAc可促进应激小鼠PMψ的吞噬而改善免疫功能.

  • 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作者:余洁;赵景宏;邓梦扬;黄岚

    目的 探索短时间内建立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方法,并评价其相关指标.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70只,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5只;另35只6周龄雄性C57小鼠作为对照组,均饲以高脂饲料.模型组、C57组小鼠行肾大部损毁术,建立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施行假手术.分别于右肾皮质电烙术后0、2、4、6周和8周木,检测血尿素(Ure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取小鼠主动脉弓部进行病理榆测;测定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斑块面积分数.结果 肾大部损毁术后6周,模型组尿素、TC、TG水平较假手术组分别增高188.3%、40.8%、29.8%(P<0.01),且丰动脉粥样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增大了1.3倍(P<0.05),斑块面积分数显著增高(P<0.01).结论 尿毒症可显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利用apoE-/-小鼠行肾脏大部损毁术可以建立尿毒症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 APE1/Ref-1 siRNA抑制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基质细胞IL-6及IL-8分泌的体外研究

    作者:谢家印;王东;李梦侠;向德兵;杨镇洲;杨宇馨;李增鹏;曾林立;仲召阳;王阁

    目的 体外通过APE1/Ref-1 siRNA敲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APE1/Ref-1的表达,观察BMSCs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IL-6、IL-8的变化,初步探讨BMSCs APE1/Ref-1表达的功能特点.方法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定量榆测35例初治、11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10例正常人BMSCsAPE1/Ref-1的表达特点及其差异,经Adv5-APE1/Ref-1 siRNA感染BMSCs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周期的变化;ELISA法检测BMSCs分泌IL-6、IL-8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BMSCs的APE1/Re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BMSCs APE1/Ref-1蛋白阳性表达率(P<0.05),且多发性骨髓瘤BMSCs的APE1/Ref-1呈细胞核及核浆共间表达方式.Adv5-APE1/Ref-1 siRNA感染敲低多发性骨髓瘤及正常BMSCs APE1/Ref-1的表达量呈进行性减少(P<0.01),同时发现APE1/Ref-1 siRNA对多发性骨髓瘤BMSCs抑制作用更明显.Adv5-APE1/Ref-1 siRNA感染BMSCs后对正常人及骨髓瘤患者BMSCs分泌细胞因子IL-6、IL-8的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感染72 h后,骨髓瘤患者及正常人的BMSCs分泌IL-6[初治患者(246.29±46.51)pg/ml,复发/难治患者(365.09±75.25)pg/ml]、IL-8[初治患者(118.77±18.08)pg/ml,复发/难治患者(188.71±33.76)pg/ml]的量低,与其他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BMscs APE1/Ref-1的表达特点不同于正常BMSCs,可能导致其功能差异;APE1/Ref-1 siRNA敲低了MM BMSCsAPE1/Ref-1的表达,同时明显抑制了其IL-6、IL-8的分泌,减少了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增殖和凋亡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王钦文;刁鑫伟;陈正堂;叶明福;许建平;王亚丽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8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和1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织中VEGF和MMP-9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和MMP-9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6.2%、39.2%,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VEGF和MMP-9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及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及雄激素受体水平(AR)无关(P>0.05).且VEGF、MMP-9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VEGF和MMP-9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对前列腺癌的预后判定有一定的意义.

  • 尿毒症患者早期小动静脉纤维化的变化

    作者:冯菁;彭侃夫;吴雄飞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早期小动静脉的纤维化改变.方法 选择40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Ⅴ期患者在行动静脉瘘手术时留取桡动脉及头静脉各0.5~1 cm.对照组选取4例行手部血管手术患者头静脉,用茜素红、HE及Masson染色三色法判断血管纤维化及钙化程度.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alpha,smoothmuscleaorta,α-SMA)、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logy protein-2,BMP-2)、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logy protein-7,BMP-7)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α-SMA、BMP-2在CKD患者静脉的表达有明显的升高,与正常人群的静脉有显著性差异(P<0.05),Masson染色、HE、茜素红染色提示尿毒症患者静脉改变以纤维化为主,而在尿毒症早期动脉改变不明显.结论 尿毒症患者静脉的改变早于动脉的改变,而且以纤维化为主.提示静脉的改变同样可能与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 盐酸小檗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敏;廖璞;尹一兵;左帜健

    目的 通过检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抗菌药物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形成生物被膜及所需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模型,盐酸小檗碱单用或联合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分别干预生物被膜的形成,采用CRA平板法检测药物对Se.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约物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表达变化.结粜盐酸小檗碱对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影响作用不及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当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分别与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联用时,随着盐酸小檗碱的浓度增加,联合用药对icaA基因和agr基因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 中药单体(盐酸小檗碱)对Se.形成生物被膜及所需关键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及抗生索(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并且不能与抗生索(万占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联合用药,它们之间存在拮扰作用.

  • 脂联素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文昀;宋耀明;黄岚;苏华科;董红梅;边巍

    目的 探讨脂联素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CEs)分泌黏附因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刺激组和脂联素干扰组.用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ICAM-1和E-selecti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HUVECs经TNF-α刺激6 h后其VCAM-1、ICAM-1和E-selectin mRNA表达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P<0.05);当HUVECs在TNF-α刺激之前首先与不同浓度的脂联素共同孵育一段时间后,其VCAM-1、ICAM-1和E-selectin mRNA表达与单纯给予TNF-α刺激相比明显减弱(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脂联素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水平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副肝右静脉的应用解剖

    作者:刘本菊;周庭永;钱学华;张琳;李彦彦;吕发金

    目的 为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提供副肝右静脉(accessory right hepatic vein,aR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取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标本,解剖aRHV和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观测统计aRHV的出现率、数量、管径、开口部位、引流范围及与RHV的关系.结果 aRHV出现率为96.0%,其中,直径≥13.00mm和直径≥5.00 mm的出现率分别为60.0%和32.0%;aRHV汇入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中、下份,分别为6.4%、17.0%和76.6%,其管径分别为(4.33±1.10)mm、(5.76±2.52)mm、(4.83±1.34)mm;汇入IVC肝后段下份的aRHV,其开口部位46.8%(22/47)位于8:00~9:00点位之间;引流Ⅵ段、Ⅶ段的aRHV,管径分别为(6.30±2.20)mm和(4.49±1.22)mm;aRHV直径与RHV管径呈负相关(P=0.022,r=-0.410).结论 aRHV出现率较高,以开口于IVC肝后段下份右后侧者居多,汇人IVC肝后段中份的aRHV管径粗;较细小的aRHV主要引流肝Ⅶ段,而较粗大的aRHV则引流肝Ⅵ段或Ⅵ段和Ⅶ段;当RHV较小时,其出现较粗大aRHV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小,LDLT术前掌握aRHV的解剖特点,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 先天性束带综合征1例

    作者:胡非克;刘玉环

    1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1周,足月顺产,因"上呼吸道感染,肢体畸形"收治于八一儿童医院.查体:右食指、中指、环指发育异常,均明显短缩,各指末节发育不良;右中指环指远端粘连并指畸形,并可见半环状紧缩皮沟;右侧马蹄内翻足畸形;右足2、3、4趾畸形,3、4趾可见明显皮沟;肢体远端无明显肿胀,余未见明显肢体畸形.诊断为先天性束带综合征.

  • 原发性睫状体黑色素瘤1例

    作者:徐江宁;李晶;谢汉平

    葡萄膜的恶性黑色素瘤是成年人多见的眼内肿瘤,多见于50-60岁患者[1],85%的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于脉络膜,其次为虹膜,发于睫状体的黑色素瘤较罕见[2].我科于2008年10月收治1例原发性睫状体黑色素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巨大脑膜脑膨出1例

    作者:罗志军;刘国龙;孟辉;唐荣锐;冯华

    1 临床资料患儿,女性,5个月龄,因出生后发现头部包块进行性增大就诊.该患儿为头胎孕34周剖腹产,孕期5个月行产前B超检查发现脑膜膨出,足月剖腹产.

  • 侵蚀性葡萄胎误诊异位妊娠1例

    作者:李丽

    1 临床资料患者,18岁,未婚,平素月经规律,既往无妊娠史.末次月经2007年9月3日,2007年10月28日因停经55 d,自查尿HCG阳性,即自购"息隐"行药物流产.服药第3天开始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无组织流出,伴明显下腹坠胀,先后昏厥4次.

  • 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术后胆道出血1例

    作者:张莹;别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行肝脏移植手术,术后恢复顺利,肝功能良好.术后3个月患者转氨酶、胆红素逐渐升高,磁共振胰胆管(MRCP)报告:肝门部胆道狭窄.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
  • 腹膜后巨大脂肪瘤2例

    作者:张渝科;杨日高;吴国庆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PT)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PRPT占所有肿瘤的0.07%~0.2%[1],其中77%~90%为恶性.

  • 外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1例

    作者:宋秋荷;赖雪花

    外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女性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皮肤科诊断中很容易被误诊.我们现报告1例病程长达8年,曾被误诊为"尖锐湿疣"的外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现报告如下.

  •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虞晓红

    重症肺炎在重症监护病房是多发病,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为提高其治疗效果,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运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症肺炎,加强了痰液引流,减少了炎性代谢产物及毒素的吸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急迫性尿失禁护理干预

    作者:周远秀;李龙坤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of prostate,TUV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微创外科治疗方法,由于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 46例胃间质瘤内镜下切除缝合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春花;宁琳洪;王雷

    随着内窥镜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发现和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2],也使得内镜下切除固有肌层来源的胄问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成为可能.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 护理
  • 葛根素对大鼠缺血侧皮质、纹状体区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韩江全;李均;李官成;胡泳涛;周晓兰;朱选平;梁恒;李继中;林冬融;赖敏

    目的 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e)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u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系统抽样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Pue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ue组及缺血组GDNF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假于术组、缺血组及Pue组的神经捌亡细胞分别为(3.1±2.12)、(63.7±12.05)及(31.1±7.23);Pue组的凋亡细胞数较缺血组明显减少(P<0.01).假手术组、缺血组及Pue组的GDNF阳性细胞含量分别为(99.33±3.44)、(117.87±7.77)及(133.11±4.78).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及Pue组G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且Pue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结论 Pue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内源性GDNF的表达水平有关.

  • 血液灌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熊建琼;张雷;张永辉;何盛琴;文亮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对血甘油三酯的吸附作用及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21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的方法进行去脂治疗,比较血液灌流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甘油i酯浓度、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血液灌流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清甘油二酯水平从治疗前的(17.8±6.5)mmoL/L下降到治疗后的(4.6±0.7)mmol/L(P<0.05),APACHEⅡ评分从治疗前的(11.7±3.1)下降到治疗后的(5.4±2.5)(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血甘油三酯浓度,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 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

    作者:蔡小军;何斌;韩建华;李代君

    目的 探讨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的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方法.方法 对14例C1-2不稳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寰椎以"椎动脉沟后结节"为参照标志,结合实际探查到的寰椎椎弓根内缘、上下缘为置钉选择点和进钉方向;枢椎以峡部内缘、外缘为界限,峡部中心轴的后延长线对应枢椎下关节突投影点为进钉点.结果 寰椎置钉26枚,发生1例一侧后弓切割断裂;枢椎置钉28枚,发生1例一侧螺钉松动.其余植入螺钉位置良好.结论 以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椎弓内缘、上下缘和枢椎峡部内缘、外缘、中心轴为参照标志置钉方法安全、可靠.

  • 微晶纤维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国成;刘春霞;余晓霞

    目的 探讨微晶纤维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自拟方法:以工作基准试剂草酸钠标定硫酸铈滴定液,以硫酸铈滴定液标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液,再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液对微晶纤维素中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药典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三氧化二砷标定硫酸铈滴定液,以硫酸铈滴定液标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液,再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液对微晶纤维索中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自拟方法与药典方法对微晶纤维素中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相比较,其RSD 0.05%.结论 自拟方法与药典方法比较,自拟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 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龙坤;宋波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指以尿急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急迫件尿失禁的一种症候群,通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1].

  • 应用α受体阻断剂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空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东;廖利民;胡洋;鞠彦合;付光;吴娟;梁文立

    目的 在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患者中应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09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口服阿夫唑嗪药物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服药方法是口服阿夫唑嗪每日1次,每次10 mg,睡前服用,共治疗12周.其中同时服用肌松药如巴氯芬和/或地两泮有44例.通过对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获得的平均大尿道压力(MUP),平均残余尿量(MRUV),平均膀胱颈开放程度(MBNO)-后尿道直径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阿夫唑嗪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空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服药12周后,109例患者有8例(7%)因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不能耐受退出观察;其余101例患者大尿道压力从(69.20±22.97)cmH2O下降到(57.18±19.41)cmH2O,膀胱颈开放程度从(6±5)mm增加到(7.67±4.89)mm、残余尿量从(120±30)ml降低到(96.0±25.5)ml,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独服药与联合用药2组间数据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阿夫唑嗪可以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道压力,减少残余尿量,改善排尿.

  • 自由基在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损伤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双卫兵;王东文;高宏飞;原小斌

    目的 探讨自由基在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分组观测不同时间段T2DM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并将剩余膀胱组织制备匀浆,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不同时间段T2DM组引起逼尿肌收缩的小牵张力高于对照组.T2DM组在0~16周的收缩频率较对照组增高,在20周后减低.T2DM组大收缩力旱现降低趋势.正常对照组膀胱匀浆中SOD第8周达高峰后,旱现出下降趋势,至24周时有所增高.T2DM组4周时SOD出现增高,在8周和24周组大鼠膀胱中SOD较对照组显著下降.MDA在两组动物中都表现为进行性下降趋势.在第4周,T2DM组大鼠膀胱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第8周出现MDA增高.T2DM组SOD/MDA的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在第4周时,T2DM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第8周时,出现显著性降低.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与逼肌大收缩力之间旱负相关,(r=-0.226,P<0.05);MDA与逼尿肌大收缩力之间呈正相关(r=0.234,P<0.01).结论 糖尿病可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在发病初期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提高,膀胱功能处于代偿状态;随着病情进展,机体氧自由基损伤严重,膀胱逼尿肌功能失代偿.自由基损伤也是糖尿病膀胱逼尿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 半坐卧位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压力-流率测定的影响

    作者:王斌;汤平;邓向荣;姜少军;伍穗珊;谢克基

    目的 探讨45°半坐卧位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压力一流率测定(pressureflow studies,PKS)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在我科住院拟行前列腺切除术的BPH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例先后连续行两次PFS测定,A组先取45°半坐卧位后改站立位检查,B组则先取站立位后改45°半坐卧位检查.结果 共入选60例,A、B组各30例.其中48例(80%)在2种体位PFS排尿期均有尿流数据,48对数据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方差分析:半坐卧位和站立位的人尿流率分别为(6.079±3.485)ml/s和(6.390±3.903)ml/s,均数95%可信区间分别为(5.712,6.436)ml/s和(6.033,6.757)ml/s,P=0.214;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分别为(72.844±37.800)cmH2O和(82.917±38.681)cmH2O,均数95%可信区间分别为(70.736,74.808)cmH2O和(80.953,85.024)cmH2OP=0.000;AG数分别为(60.788±40.000)和(70.256±41.893),均数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471,62.956)和(68.081,72.567),P=0.000;URA值分别为(46.576±23.595)和(51.512±25.503),均数95%可信区间分别为(44.535,48.598)和(49.490,53.552),P=0.001.余12例(20%)在站市位PFS排尿期能排尿,但在45°半坐卧位时不能排尿,未能得到完整PFS数据.结论 采用45°半坐卧位PFS检查会低估膀胱出口梗阻的严重程度,检查成功率亦低于站立位.

  • 回肠代膀胱术后尿动力学特征表现及上尿路损害高危因素研究

    作者:张瑞莉;娄安锋;王庆伟;刘会范;张国贤;王焱;魏金星;文建国

    目的 探讨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尿动力学特征表现及上尿路功能损害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年龄39~68(54±10)岁,男性90例,女性15例]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6~36(20±6)个月,为代膀胱组]随访资料,包括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彩超、肾功能、膀胱排尿造影和排尿表现.并选取20例患者[年龄40~70(56±10)岁,男性15例,女性5例]因上尿路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下尿路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正常膀胱组.比较代膀胱组和正常膀胱组相关参数的变化.同时,根据有无膀胱输尿管返流将行膀胱排尿造影的代膀胱患者分为有返流组和无返流组,比较2组相应参数变化.结果 代膀胱组尿流曲线为间断或低平尿流曲线,正常膀胱组为钟形尿流曲线;代膀胱组大尿流率[(12±4)ml/s]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21±5)ml/s],而残余尿量、大代膀胱容昔分别为(47±22)、(533±166)ml,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8±7)、(412±57)ml.代膀胱组代膀胱感觉减退,无明显尿意感,稳定性较好,仅有9例出现蠕动波,波幅较低,规律出现,并随灌注量增多频率先逐渐增加后降低,多不伴有明显感觉.共有90例(86%)患者术后3个月膀胱排尿造影随访时未见膀胱输尿管返流.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有11例(12%)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输尿管返流患者残余尿量、大代膀胱容量、排尿期大代膀胱压及颈口开放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返流患者.结论 W型原位回肠代膀胱具有不同于正常膀胱组织特征的尿动力学表现,残余尿量、代膀胱容量、排尿期膀胱压及膀胱颈口开放不良是其上尿路功能损害的尿动力学高危因素.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道下吊带术后尿道壁的力学分析

    作者:周围;丁祖泉;童晓文

    目的 测雌性尿道壁和聚丙烯网片的力学特性,分析尿道下吊带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力学机制.方法 对49例雌性猪尿道壁组织条和27例聚丙烯网片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测量力学特性.结果 雌性猪尿道壁的应力应变曲线呈抛物线,弹性模量与应力的平方根、应变均成正比,由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计算大值弹性模量分别为:0.806 MPa和0.818 MPa;聚丙烯网片的弹性模为(6.977±1.095)MPa.聚丙烯网片的极限应力显著高于尿道壁组织而极限应变显著低于后者(P<0.01).计算聚丙烯网片尿道下植入术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尿道壁的变形为术前的1/3.结论 聚丙烯网片特殊的力学性能,在施行尿道下吊带术后,可增强对尿道的支持,改善腹压增加时尿道的控尿能力.

  • 雌性大鼠尿道括约肌组织结构的增龄变化

    作者:胡丽娟;杜广辉;胡卫峰;陈彪;章慧平;叶章群

    目的 观察尿道括约肌各组织成分年龄变化,探讨与增龄相关的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分别取6、12、24、32月龄雌性未生育Fisher大鼠28只,每组7只,尿道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Masson's Trichrom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尿道括约肌各组织成分和空间形态的年龄变化.结果 尿道横纹肌含量从12月龄开始减少;从24月龄开始尿道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数减少、尿道嵴面积缩小、尿道腔长径/短径比值增大,胶原结缔组织含量增加;尿道背侧壁厚度变薄,尿道腔面积扩大仅见于32月龄组.尿道平滑肌和尿道总面积随年龄增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雌性大鼠尿道横纹括约肌减少致关闭尿道的动力减弱,尿道黏膜变薄使密封效果减弱,尿道腔扩大使关闭距离增加等系列变化可能是增龄相关的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形态学基础.

  • 两端膨大式尿道记忆支架在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临床应用

    作者:卫中庆;易超然;宋涛;罗锐;孙则禹

    目的 制备个体化两端膨大式尿道支架治疗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对其疗效作评估.方法 对21例神经源性损伤致下尿路功能性梗阻患者采用个体化两端膨大式尿道支架,经尿道支架置入器植入后尿道(支架置于膀胱颈与尿道外括约肌之间).对术前、术后的排尿置、剩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肾积水程度、血清肌肝及尿素氮等项指标作比较,评估疗效.结果 获得随访的19例中,平均排尿量由234.3 ml增至385.4 ml,平均剩余尿量由327.3 ml降至45.2 ml,平均逼尿肌漏尿点压由63.1 cmH2O降至32.4 cmH2O,大排尿压由126.0 cmH2O降至76.0 cmH2O,大尿流率由6.3 ml/s升至16.5 ml/s,肾积水程度及血清肾功能指标有改善(P<0.05),末有严重尿失禁及支架移位,1例有结石形成.结论 应用个体化两端膨大式尿道记忆支架能减少了尿失禁和支架移位,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减少膀胱剩余尿量,保护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一种较好方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