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慢性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对肺气肿兔膈肌肌球蛋白重链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军梅;刘刚;邓永红;李香彭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后肺气肿兔膈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及酶活性的适应性变化,以了解间断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对肺气肿兔膈肌结构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建立肺气肿模型,测定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和肺气肿CES组膈肌MHC亚型的适应性变化及肌浆网(SR)Ca2+-ATP酶、膈肌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的酶活性.结果 ①40、10、(10+40) Hz慢性电刺激后肺气肿兔膈肌MHC的相对含量都有所增加(P<0.05).10 Hz组MHC-Ⅰ型比例明显增加,(10+40) Hz组MHC-Ⅱa型比例增加(P<0.05).②(10+40)、40 Hz慢性电刺激后,膈肌SRCa2+-ATP酶活性增高(P<0.05).40 Hz较(10+40) Hz Ca2+-ATP酶活性增高更明显(P<0.05),10 Hz组Ca2+-ATP酶活性降低(P<0.05).③间断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40+10 Hz)同肺气肿组比较,SDH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40 Hz组和10 Hz组比较,SDH亦明显升高(P<0.05),40 Hz组和10 Hz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组之间LDH酶活性均无差别(P>0.05).结论 不同频率的CES可导致膈肌MHC亚型及酶活性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可能是体外膈肌起搏对COPD患者膈肌康复治疗较好的频率模式.

  • 大鼠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

    作者:丁隆;杨宇;董家鸿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Kamada双袖套法建立DA→LEW的肝移植模型,术后将大鼠分为3组:免疫排斥组(G1),术后3 d腹腔生理盐水注射;移植后感染组(G2),术后3 d给予腹腔大肠杆菌注射;免疫抑制组(G3),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药物(CsA,3 mg·kg-1·d-1).感染后7 d处死动物,每组6个样本,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淋巴细胞功能,RT-PCR检测肝内IL-4和IFN-γ mRNA的表达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变化,肝病理切片观察对免疫排斥的影响.结果 感染后7 d,G1、G2、G3组淋巴细胞数、CD4/CD8值下降[分别为(1.753±0.181)、(1.384±0.073)、(0.997±0.025)],淋巴细胞功能降低[SI分别为(67.59±3.40)、(37.14±0.90)、(15.87±0.51)],IL-4 mRNA表达增高,与G1组比较,G2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3组相比,G2组虽然也有差异(P<0.01),但从病理学切片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促进了Th2细胞的分化,下调CD4/CD8值并降低了淋巴细胞功能,部分减轻了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MDA、TNF-α含量变化及其依达拉奉干预效应的研究

    作者:崔洁;曹参祥;郑静;王景周

    目的 观察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商品名为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将96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32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血.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分别于造模前30 min及造模后1次/12 h.于6、24、72、168 h分别用Longa标准测定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肿周围组织中脑组织TNF-α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TNF-α和MDA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与脑出血模型组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TNF-α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DA和TNF-α的活性有关.

  • HP0318基因在幽门螺杆菌适应性定植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郭刚;童文德;邹全明;吴超;刘开云

    目的 通过构建幽门螺杆菌(Hp) HP0318缺失突变株,初步探明该基因在Hp适应性定植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在HP0318基因上下游片段之间连入氯霉素抗性基因(catGC)作为筛选标记,并克隆到质粒pBluescript SK中构建成缺失突变的打靶载体,将其转化沙鼠适应株M13,经过同源重组,对出发菌的HP0318基因进行置换突变,然后用经氯霉素抗性筛选的突变菌株感染蒙古沙鼠,观察其与未突变的M13出发菌在定植能力和致病性上的差异.结果 经PCR鉴定成功构建1株缺失HP0318基因的Hp菌株.突变株与非突变株对蒙古沙鼠的感染率相差显著(P<0.05),2个菌株在胃内的定植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变株定植密度有约5倍的减少.结论 HP0318基因在Hp的沙鼠适应性定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杀伤人鼻咽癌耐药/非耐药细胞株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小民;罗荣城;马红京;李黎波;丁雪梅;严晓;吕成伟

    目的 观察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光动力学效应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及其顺铂耐药株CNE2/DDP的生物作用,探讨光动力治疗多药耐药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CNE2与CNE2/DDP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5-ALA (0.01、0.05、0.10、0.25、0.5、1.0、2.0、4.0 mmol/L)孵育4 h,予波长为630 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 J/cm2,继续孵育24 h,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两株细胞与2.0 mmol/L浓度的 5-ALA溶液共孵育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生性光敏剂原卟啉Ⅸ的荧光强度.结果 5-ALA光动力对体外培养的CNE2和CNE2/DDP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表现为对5-ALA浓度、激光剂量的量-效依赖关系.激光能量为20 J/cm2时,5-ALA对CNE2和CNE2/DDP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分别为0.07 mmol/L与0.375 mmol/L,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不同5-ALA浓度、不同激光剂量条件下CNE2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CNE2/ DDP (P<0.05);CNE2和CNE2/DDP的细胞内荧光强度分别为(197.33±1.45)、(106.36±2.31),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 5-ALA-PDT对CNE2和CNE2 /DDP均有杀伤作用,但CNE2/DDP对其敏感性低于CNE2,表明CNE2/DDP对5-ALA-PDT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增加5-ALA浓度和/或增大激光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抵抗.

  • 糖尿病大鼠早期骨微结构改变及其BMP-2基因的表达

    作者:范伟;杨妤欣;陈隽;蒋电明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的骨密度、骨微结构改变及骨组织中BMP-2基因的表达.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普通饲料对照组)、B组(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组)和C组(普通饲料+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组).饲养12周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骨密度、光镜、扫描电镜、骨形态计量学的观察以及BMP-2基因表达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骨微结构无明显变化(P>0.05),但BMP-2基因表达增高(P<0.05),C组骨微结构明显改变(P<0.05),BMP-2基因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骨微结构及BMP-2基因表达情况改变不完全一致,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有一定关系.

  • 不同活化表型的巨噬细胞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章必成;王俊;赵勇;高建飞;郭燕;陈正堂

    目的 探讨不同活化表型的小鼠巨噬细胞对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mr IFN-γ+LPS、mr IL-4处理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24 h后以RT-PCR鉴定它们表达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caMphi)或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aaMphi)的标识iNOS或Fizz1的情况.采用Transwell系统共培养活化的巨噬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aMphi组、aaMphi组、RAW264.7组)和LLC细胞,绘制LLC细胞生长曲线,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LLC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情况,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NO含量.分别采用3H-TdR掺入法和Transwell侵袭模型观察活化的巨噬细胞对LL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小鼠caMphi和aaMphi模型.在4个共培养组中,aaMphi组的LLC细胞生长快,表达VEGF-C强,RAW264.7组次之;caMphi组大量分泌NO,其余3组未见NO分泌.通过3H-TdR掺入法和Transwell侵袭模型观察到,aaMphi组的LLC细胞增殖速度快,侵袭能力强;RAW264.7组次之;caMphi组的L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则受到抑制.结论 aaMphi能够促进L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与其上调后者表达VEGF-C有关;caMphi能够抑制L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与其大量分泌NO有关.在与LLC细胞共培养后,RAW264.7细胞的功能朝着aaMphi的方向极化.

  • 谷氨酰胺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肠道黏膜保护作用

    作者:许永庆;戴朝六;崔凯;贾昌俊;徐锋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预处理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谷氨酰胺预处理组(Gln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Pringle法阻断肝门致肝脏缺血40 min,去夹再灌注1 h后检测肝功生化酶(ALT、AST、LDH)水平;采取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MLN)行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易位情况;在光、电镜下观察回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Gln组 ALT水平[(407.88±84.06)U/L]显著高于对照组[(312.45±65.83)U/L](P<0.05),AST、LDH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Gln组MLN细菌含量(492.27±247.52)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3 865.02±1 681.07) cfu/g(P<0.05),选取部分菌落和肠内容物细菌做菌种鉴定,二者具有一致性;镜下显示Gln组小肠黏膜损伤较对照组轻.结论 谷氨酰胺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肠道黏膜具有确实的保护作用.

  •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嵌合小鼠体内分化为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连友;徐辉;董世武;粟永萍;庞学利;刘登群;王军平;冉新泽;王锋超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体内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雌性C57BL/6J小鼠全身一次性接受10Gy 60Coγ射线照射后立即接受同品系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周、1、3个月取骨髓嵌合小鼠肝脏,石蜡切片行GFP抗体免疫组化,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阳性细胞在肝内分布.石蜡切片行GFP抗体和白蛋白(albumin,Alb)抗体以及GFP抗体和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抗体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以此检测GFP阳性细胞在受体小鼠肝内的分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1周、1、3个月骨髓嵌合小鼠肝内皆可见GFP阳性细胞,且有随时间减少的趋势,并都可见GFP和Alb双阳性细胞.结论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骨髓嵌合小鼠体内分化为表达Alb和CK18的肝细胞,为肝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 正交试验优选山茱萸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及萃取物GC-MS分析的研究

    作者:陈华;张惠静;张梦军;肖正华

    目的 优选山茱萸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及萃取物GC-MS分析.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时间四因素对山茱萸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并对萃取物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 ①CO2萃取的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 ℃ ,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2 h.GC-MS共分离出72个峰,鉴定了其中32种物质,占总组分的84.27%.主要成分为棕榈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及其相关酯类.结论 优选了山茱萸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并对萃取物进行了GC-MS分析.

  • 氯化钴预处理在培养分化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缺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胜;高文祥;蒋春华;高钰琪

    目的 探讨氧化钴(CoCl2)对体外培养分化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株的缺氧损伤保护作用及缺氧诱导因子1、2和其调节基因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分化的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化学缺氧预处理组(细胞用50 μmol/L CoCl2预处理3 h,换液后常氧培养1 h,然后在2%的低氧孵箱内缺氧28 h)、缺氧组(无CoCl2预处理过程,其余同化学缺氧预处理组).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细胞HIF-1α、HIF-2α和VEGF的蛋白表达,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测定、MTT细胞活力测定判断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化学缺氧预处理组细胞 HIF-2α和VEGF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缺氧组(P<0.01),HIF-1α蛋白表达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学缺氧预处理组细胞较缺氧组细胞存活率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减少(P<0.01).结论 CoCl2化学预缺氧可保护分化的SH-SY5Y细胞对缺氧产生耐受,缺氧预处理可能通过HIF-2促进VEGF的表达而产生保护作用.

  • 不同浓度NO对缺氧心肌细胞损害的影响

    作者:张铭;黄跃生;张琼

    目的 利用外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S-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对比观察不同浓度NO对缺氧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4~6 d心肌细胞分为常氧组(N)、缺氧组(H)和缺氧+GSNO组(H+G);H+G组依照加入GSNO浓度的不同又分为3组:缺氧+GSNO 30 μmol/L组(H+G30)、缺氧+GSNO 200 μmol/L组(H+G200)、缺氧+GSNO 4 000 μmol/L组(H+G4000).分别观察其对缺氧(1%O2 、5%CO2和 94%N2) 4 h心肌细胞损害的影响.结果 缺氧引起培养心肌细胞上清LDH活性增加,细胞存活率(MTT法)降低,H+G30组和H+G4000组损伤加重,H+G200组损伤减轻.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O具有细胞保护效应.

  • 重组质粒pCDNA3.1(+)/Ngb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朱继;唐文渊

    目的 研究重组神经球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Ngb对缺血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54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空质粒组和重组神经球蛋白组,每组18只分别于皮质区两部位注射生理盐水、质粒pCDNA3.1(+)和重组质粒pCDNA3.1(+)/Ngb,并于注射后24 h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4 h模型.采用TTC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经重组质粒pCDNA3.1(+)/Ngb处理的大鼠,其脑梗死面积和注射处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数较其他两组显著减少(P<0.01),注射处缺血半暗带bcl-2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bcl-2蛋白的表达上升约40%~50%.结论 质粒pCDNA3.1(+)介导大鼠神经球蛋白基因转入脑内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起到局灶性脑缺血脑保护作用.

  • 人iASPP全长CDS的分段扩增、克隆及鉴定

    作者:陈杰;辛海明;蔡云;侯露;王刚;刘利;卢欣;钟山;刘泽军

    目的 初报道的iASPP长度为351个氨基酸,但近发现iASPP的全长应为828个氨基酸,为了探讨全长iASPP的功能,我们采取3分段扩增的策略克隆全长iASPP基因.方法 从HL-60细胞中提取总RNA、DNA,RT-PCR分段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9-T simple载体,测序,并亚克隆至pCDNA3.1载体.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ASPP经测序,与GenBank上登陆的人iASPP cDNA(gi:60457962)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iASPP真核表达载体.

    关键词: iASPP 分段扩增 克隆 P53
  • 天然抗菌多肽elafin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气道上皮细胞表达

    作者:杜先智;周向东

    目的 构建天然抗菌多肽elafin基因高效表达载体--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探讨其在肺上皮细胞中的初步表达.方法 提取人肺总RNA,进行elafin基因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PCR产物双酶切后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细菌内和pAdEasy-1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PCR及测序鉴定,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获得腺病毒载体Ad-elafin;继之在293细胞内扩增,利用报告基因荧光蛋白(GFP)监测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重组腺病毒Ad-elafin转染原代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24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elafin的含量.结果 测序、酶切及PCR证实天然抗菌多肽elafi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elafin构建成功,同时转染气道上皮细胞24 h后荧光显微镜可见GFP的表达,且转染组细胞上清液中elafin测定值为(2.4±0.4)ng/ml与对照组(1.9±0.3)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afi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成功构建,有利于elafin生物特性的研究.

  • 模拟CO2气腹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石;梁志清;阎军玲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CO2)气腹环境对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株,以模拟CO2气腹处理4 h,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变化和细胞黏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β1-整合素(β1-integrin)以及E-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 CO2处理4 h后,与对照组相比,HEC-1-B细胞生长曲线上移,黏附能力增强,β1-整合素与E-钙黏素的表达均减少.结论 CO2气腹有可能通过减弱子宫内膜癌细胞β1-整合素和E-钙黏素的表达导致其黏附能力增加,从而可能对肿瘤细胞的转移产生一定影响.

  • 慢性铝过负荷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及尼莫地平保护作用观察

    作者:肖小华;张静;杨俊卿

    目的 观察铝过负荷对大鼠的神经毒性及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葡萄糖酸铝(Al3+400 mg/kg),1次/d,1周5 d,持续12周,建立慢性铝负荷致大鼠脑损伤、神经元退变模型.观察指标包括行为学(跳台法测定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测定空间定向能力)、组织病理学、生化酶学(MAO-B、ChAT、AchE和SOD活性,MDA含量)等,尼莫地平(80 mg/kg)或者生理盐水在给予铝盐后4 h灌胃给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铝过负荷明显导致大鼠被动回避性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定向能力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核固缩和数目减少;海马ChAT、SOD活性明显降低,AchE、MAO-B活性、MDA含量明显升高;尼莫地平给予能明显改善铝负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结论 铝过负荷致大鼠脑损伤、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能涉及细胞内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以及MAO-B活性改变;尼莫地平对慢性铝负荷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CVF联合小剂量CsA对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作者:蒋彬;杨康;兰纲;熊松柏;吴蔚;朱晓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联合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对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Ono's 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每组9 只.A 组:对照组;B 组:半量CsA组;C 组 :全量CsA组;D组:CVF组;E组:半量CsA联合CVF组.分别在1、3、5、7 d从各组中取1只处死,其余5只观察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应用HE染色进行供心排斥反应病理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RT-PCR法检测供心IL-2、IL-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 A、B、C、D和E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为(7.88±0.99)、(14.94±1.43)、(20.76±0.94)、(14.96±2.29)d和(31.10±3.36) d,与A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心脏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E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B、C、D组明显延长(P<0.01).各实验组免疫排斥发生时间延后,排斥反应分级减轻,CD3+、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减少,尤其C、E两组明显(P<0.01).A与D组IL-2 、IL-10 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E组与B、C组比较,IL-2 、IL-10 mRNA含量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sA和CVF在抗急性排斥反应上具有协同效应,小剂量CsA联合使用 CVF 能增强抗排斥反应疗效,优于大剂量CsA单用组,CVF能单独或者协同CsA抑制T细胞的浸润,但CVF对排斥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无明显作用,也不加强CsA抑制细胞因子分泌的效应,其抗排斥反应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 重组溶葡萄球菌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作者:吴燕;伍素华;罗向东;苏踊跃;陈晓玲;陈渝

    目的 原核表达重组溶葡萄球菌蛋白并检测其杀菌效力.方法 在成熟溶葡萄球菌蛋白编码序列的基础上,设计重组序列,采用PCR技术扩增,克隆至大肠埃希菌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用微量稀释法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的杀菌效果.结果 目的DNA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后经测序鉴定正确,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经免疫印迹鉴定重组蛋白表达正确.重组溶葡萄球菌蛋白对金葡菌的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均小于传统抗生素.结论 成功表达重组溶葡萄球菌蛋白,其对金葡菌有强大的杀菌效力.

  • 一种新型软组织冷冻夹头的实验研究

    作者:欧阳云飞;杨柳;段小军;戴刚

    目的 研发一种用于生物力学测试的软组织夹头,解决传统方法不可避免损伤材料导致测量结果不精确的难题.方法 应用成熟的制冷剂蒸发制冷原理对金属铜管蒸发器进行结构创新,制作一种具有冷冻夹持功能的软组织夹头,并对其技术性能进行初步测试.结果 该冷冻夹头能够牢固夹持直径3 mm的尼龙丝线,大夹持力(499.14±1.05)N,并且其温度可以保持在(-20±1)℃左右.结论 这种运用制冷剂制冷原理研制的软组织冷冻夹头的功能可行有效,且冷冻效能维持不受时间限制.

  • Kupffer细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脏中的分布及意义

    作者:丁雄;王梦远;刘作金;李生伟;龚建平

    目的 观察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肝脏Kupffer细胞(KCs)的分布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通过CD68定位KCs,运用ImageTool 3.0软件进行细胞计数,了解KCs在正常人肝组织、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远癌肝组织的分布,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KC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KCs呈卵圆形、星形或纺锤形,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远癌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分布数量分别为(21.6±7.8)、(68.8±9.1)、(62.0±1.9)和(36.2±4.1)(P<0.01),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其内KCs数量越少(P<0.05).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肝癌患者癌旁肝组织肝血窦中KCs数量明显增多,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质吞噬体和溶酶体增多.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内KCs明显激活,但KCs在癌组织内分布数量明显减少,而且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其内KCs数量越少,而在癌旁肝组织和远癌肝组织内较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显著增多,提示KCs可能通过复杂的途径参与对肝癌的防御作用.

    关键词: 肝肿瘤 Kupffer细胞
  • 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对裸鼠种植性人胆管癌的治疗研究

    作者:陈健;李大江;王曙光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对裸鼠种植性人胆管癌的治疗.方法 建立裸鼠皮下种植性人胆管癌模型,观察肿瘤内注射含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种植瘤的体积变化、毒副作用和组织学变化,同时计算抑瘤率.结果 在治疗12 d后含凋亡素基因的腺病毒治疗组的种植瘤体积为(92.31±28.31)mm,较空病毒组(288.86±113.13)mm和生理盐水组(344.86±113.87)mm相比具有显著差别(P<0.01).同时抑瘤率达到72.10%,明显高于空病毒治疗组11.9%(P<0.01).在治疗期间没有观察到毒副作用.组织学结果也提示凋亡素基因是通过引发胆管癌细胞的凋亡来抑制肿瘤生长的.结论 含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对胆管癌具有治疗作用.

  • 2型大麻受体的克隆及真核表达体系的构建

    作者:王颖莹;陈纯海;裴莉萍;张伟;Norbert E. Kaminski

    目的 克隆人2型大麻受体(hCB2)基因,并构建相应的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 利用人T淋巴细胞株HPB-ALL的总RNA,以RT-PCR及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hCB2基因于质粒载体pFlag-CMV-3内,以HEK293细胞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以Western blot方法利用蛋白标记Flag的单克隆抗体(Anti-Flag)和CB2多克隆抗体(Anti-CB2)同时检测质粒的表达.结果 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hCB2基因克隆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Anti-Flag和Anti-CB2都能检测Flag-hCB2蛋白.结论 成功克隆hCB2基因,并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同时证实Anti-CB2多克隆抗体有效.

  • 三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端粒酶的影响

    作者:封明霞;朱俊东;糜漫天;郎海滨

    目的 研究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人乳腺癌细胞系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与端粒酶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雌激素受体阳性(ER+)和阴性 (ER-)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观察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NF-κB p65的核移位.结果 雌二醇(Estradiol,E2)单独作用时,促进MCF-7细胞增殖、TERT mRNA表达和NF-κB p65的核移位,但对MDA-MB-231细胞无明显影响.低剂量的Gen对MCF-7细胞的单独作用与E2类似,与E2联合作用时,MCF-7细胞无明显变化;高剂量的Gen单独或联合E2作用于 MCF-7细胞以及MDA-MB-231细胞,均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TERT mRNA表达和NF-κB p65的核移位.结论 Gen对两种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不同影响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及E2存在与否有关,并可能是通过调节TERT的mRNA表达、NF-κB p65的核移位来调控细胞端粒酶活性的.

  • 新型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去势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秀明;艾国平;粟永萍;张丽龙;陈诚;常青;陈卫军

    目的 探讨改构后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对去势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分为造模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不同浓度的F11组(低、中、高F11组),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用药10周后活杀大鼠,取股骨测量生物力学参数和进行股骨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F11对去势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F11组大鼠股骨的大载荷、挠度载荷、弹性模量等指标与造模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骨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去势大鼠股骨骺端骨质排列疏松、骨小梁排列紊乱,稀疏;高、中、低剂量F11组大鼠股骨骺端骨质排列整齐,骨小梁排列整齐.结论 经改构后的新型异黄酮类化合物F11可能提高去势大鼠股骨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和骨韧性,降低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 丁酸钠与顺铂联用对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高娟;饶进军;吴少瑜;文晓芸;吕琳;徐伟;吴曙光

    目的 研究丁酸钠和顺铂联合作用对非小细胞性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丁酸钠、顺铂联用对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改变,RT-PCR法检测p21基因的表达.结果 丁酸钠、顺铂联用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联用后的IC50降低至5.44 μmol/L,与单用DDP的IC50(10.25 μmol/L)相比降低了46.93%(P<0.01).联用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和p21基因表达的上调.结论 丁酸钠与顺铂联用能抑制A549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及诱导p21基因表达有关.

  • AT2R基因可调控表达对体外培养VSMC纤维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景涛;何国祥;刘建平;王海东;苗莉;冉擘力

    目的 利用Dox-on可调控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建立起了受四环素类似物Doxycycline(Dox)紧密调控、表达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在此基础上对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受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建立Dox可调控表达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大鼠VSMC细胞,观察该VSMC细胞中AT2R受调控表达情况,以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Ⅱ)及其1型、2型受体拮抗剂干预上述细胞后FN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变化.结果 Dox-on可调控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可成功介导AT2R基因在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的表达,该表达受到Dox给予/去除的紧密调控;Dox干预可在48 h内迅速诱导该VSMC细胞表达AT2R,AT2R表达在Dox干预后72 h进一步增强(P<0.01).AT2R基因的可调控表达抑制由于AngⅡ干预VSMC后引起FN表达的增强(P<0.01).这一作用被AT1R拮抗剂CV-11974进一步增强(P<0.01);而被加入AT2R拮抗剂干预而取消;同时给予AT1R拮抗剂和AT2R拮抗剂时FN的表达与基础状态时的情况一致.结论 AngⅡ干预增强FN的表达,该作用是通过AT1R介导的;经Dox 诱导表达AT2R基因可以明显抑制这一生物学作用,说明在这一生物学效应上,AT2R具有与AT1R相拮抗的生物学功能.

  • 挤出滚圆法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微丸及其性质考察

    作者:刘耀;刘松青;戴青;胡婧;来小丹

    目的 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微丸并考虑制备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方法 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采用L9(34 )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及体外溶出度.结果 制得的单硝酸异山梨酯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体外溶出度在达到95%以上.结论 制备的微丸符合药用要求,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4例

    作者:张全;李靖华;曹丽叶;程树杰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ARMM)临床上少见,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本院自1980年至2005年10月共收治原发性ARMM患者共14例,现报告如下.

  • 子宫颈巨大血管平滑肌瘤1例

    作者:郑维英

    子宫血管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特殊类型,组织学上为良性疾病,生物学上具有转移和浸润生长的倾向;临床上很少见,术前诊断困难,主要靠病理诊断,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该例发生于宫颈,包块巨大,且呈囊实性,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 重度气管狭窄端端吻合1例

    作者:周雪琴

    患者,女性,20岁,因"有机磷中毒"行气管插管抢救好转出院,此后常感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感冒后加重,纤支镜检查:声门下3~4 cm疤痕狭窄.三维CT重建:气管局限性狭窄.狭窄长度为15 mm,狭窄的前后径为5~6 mm,横径3~4 mm,从狭窄起始部位到声门距离是3.25 cm,狭窄部位距胸骨上缘为3.5 cm.患者在局麻下于胸骨上窝一横指处行横行切口,在第5、6气管环做气管切开,改为静脉复合麻醉.

    关键词: 气管狭窄 端端吻合
  • 外伤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秦晓勇;程新富;张志强;罗晓明;钱晟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颅底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常伴有硬脑膜撕裂引起脑脊液外漏,占颅脑外伤的2%~9%,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大多数外伤性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但一部分病例迁延不愈或反复颅内感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严重影响预后.2001-2006年6年间我院收治62例,现报告如下.

  •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并发低增生性白血病1例

    作者:曾敏;黄建平

    患者,女性,49岁,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2周入院.2004年5月,患者因发现右乳头凹陷及右乳晕区扪及包块,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病理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激素受体检测:ER(+-),PR(++),PS2(-),C-erb-2(-),Ki-67(+,约占1%),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进行化疗(依托泊苷VP-16,环磷酰胺CTX,5-氟尿嘧啶5-Fu为主),第2次化疗后停经,化疗后常规放疗(具体不详),放疗后长期口服三苯氧胺,目前肿瘤标记物均正常.

  • 成功救治小左室双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

    作者:刘晓莉;朱学敏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简称低心排)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现总结1例小左室(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35 mm)双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成功救治的经验.

  • 136例青年颈椎病的影像表现

    作者:沈军宏

    本研究对136例35岁以下的颈椎病病例,采用X线平片及部分采用CT片进行检查诊断,旨在评价影像检查手段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颈椎病 影像诊断学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例

    作者:陆德宾;陈兵;梁自文;姜友昭;李晓艳;蔡红卫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已被实验证实[1].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我们开展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课题,现将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腹腔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作者:卢小刚;代远斌

    目的 研究腰交感神经的局部解剖关系,为临床开展腹腔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VALLS)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察总结成人尸体128侧的腰部交感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回顾性分析21例VALLS.结果 ①腰交感神经节数目每侧1~6个不等,以3~4个多见,位置、形态变异较大.②128侧中发现腰交感干节间支的分裂有12侧,占9.38%.③腰动脉均位于神经干的深面,腰静脉多位于腰交感干浅面,占68.42%.④生殖股神经穿出腰大肌平面多数与L2~L4椎体或椎间盘对齐,穿出点距腰大肌内侧缘(0.81±0.48)cm.⑤输尿管髂血管交界处距腰大肌外缘距离:左侧为(3.36±0.59)cm,右侧为(3.41±0.59)cm.⑥本组21例VALLS手术时间2~3.5 h,术中出血50~80 ml,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成功的关键是掌握良好的腹腔镜操作技巧,熟悉腰交感神经的局部解剖关系,术中认真仔细的操作.

  •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全肠外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

    作者:张献菊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Gla-Gln)双肽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 64 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分为常规TPN 组(对照组) 32 例和TPN + Gla-Gln 组(实验组) 32 例,所有患者术后第1~7 天等热量(96.0 kJ·kg-1·d-1)、等氮(0.25 g·kg-1·d-1)的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另外添加0.5 g·kg-1·d-1 的Gla-Gln双肽.观察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氮平衡变化,并检测手术前后外周血IgG、IgM、IgA、C3 、C4 的变化.结果 ①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在术后第1天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第8天时两组均有回升,但对照组回升较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第4天IgG、IgA、IgM值均低于术前,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实验组术后第8天IgG、IgA、IgM明显回升并高于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第8天C3、C4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术后第8天氮平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全肠外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中使用安全,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 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唐鹏;姜军;杨新华;范林军;张毅;张帆;钟玲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1997年5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初治病例中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患者与5年以上无复发生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肿瘤组织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态以及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结论 乳腺癌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 乳腺癌 复发 转移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铸型综合征病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何宇;张雷达;卢倩;丁钧;杨占宇;李智华;别平;王曙光;董家鸿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铸型综合征的病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5年12月完成的325例次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胆管铸型综合征6例.MRCP/ERCP诊断准确率为100%.通过内镜介入手段取出胆管内铸型物2例,再次肝移植手术4例.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铸型综合征主要与缺血-灌注损伤、胆道缺血等因素有关.胆道成像技术有助于诊断肝移植术后的胆道胆管铸型综合征.内镜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应在介入治疗无效后考虑.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Survivin、p53表达影响及意义

    作者:凡庆东;姜军;杨新华;范林军;钟玲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Survivin、p53蛋白表达变化,分析表达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51例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TE方案新辅助化疗,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Survivin、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化疗后Survivin表达明显下降,p53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②化疗后Survivin表达降低,化疗有效率高,Survivin的表达升高,化疗有效率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表达变化之间化疗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urvivin在新辅助化疗后表达显著降低,Survivin可能是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一个靶点.

  • 螺旋CT胃仿真内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陈轶;孙清荣;戚跃勇;廖翠薇

    目的 探讨螺旋CT胃仿真内镜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CO2气体和5%造影剂混合液两种对比剂进行扫描,通过仿真内镜导航软件(Navigator,GE)进行VE成像,选择平滑(Smooth)成像模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 两种不同对比剂相互弥补不足.36例患者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胃正常结构和狭窄、梗阻病变.结论 CTVE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镜的补充,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和FEF75%关系探讨

    作者:赵志强;赵新河;陈琰;江汉;王长征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和FEF75%关系.方法 将249例慢性咳嗽、胸闷、喘息患者并分为4组: FEF75%%Pred<40%为A组,40%≤FEF75%%Pred<60%为B组,60%≤FEF75%%Pred<80%为C组,FEF75%%Pred≥80%为D组,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并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的阳性率与患者基础FEF75%值之间关系.结果 A组和B组间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相差不显著(P>0.05),A、B组与C组、D组间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相差非常显著(P<0.01),C组与D组间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相差显著(P<0.05).且A组与其他各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的激发阳性剂量相差显著(P<0.05).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FEF75%减低有关.

  • ERα和ERβ在不同类型乳腺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徐鹰妮;姜军;程鸿;凡庆东;谢竞;周艳;唐鹏

    目的 探讨乳腺正常组织经良性病变至癌变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R)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94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原位癌、良性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的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结果 ERα局限表达于乳腺腺上皮细胞核,相反ERβ广泛表达于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肌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且多见细胞质、细胞核同时表达.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上皮细胞ERα、ERβ染色结果相似;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原位癌的ERα表达明显降低;浸润性乳腺癌ERβ表达明显降低;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原位癌ERα、ERβ的共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ERβ广泛表达于间质细胞可能与其旁分泌作用有关.ERβ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而在乳腺癌中ERβ可能减弱对ERα的调节作用.

  • 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效果比较

    作者:桂君民;王一

    目的 比较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视功能改变.方法 连续观察38例38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并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局部应用激素组(A组)11例,术前应用醋酸强的松龙眼液点眼每小时1次,用药(4.91±1.51) d;全身激素治疗组(B组)27例,术前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5 mg,3 d后剂量递减,术前用药(5.67±1.88)d.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率A组为54.5%,B组为63.0%;再次手术成功率A组为80.0%,B组为100%.A组70%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0%视力保持不变,B组68%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4%视力保持不变.初次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15例患者中,14例系因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形成所致.结论 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前局部激素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趋势上低于全身激素治疗组.两组的终视功能改善结果无差异.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系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所致.

  •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β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标志物的关系

    作者:周艳;张毅;梁燕;姜军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ERβ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Rα、PR、其他生物学预后标志物以及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109 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ERβ表达与ERα、PR、其他生物学预后标志物以及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Rβ蛋白在良性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不同乳腺癌组织类型中59%ERβ表达阳性,其中45 %病例ERβ和ERα同时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ERβ阳性表达组中,HER-2/neu和p5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ERβ阴性组,而ERβ表达与否同各临床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Rβ可能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 由咽拭子发现的非HIV感染的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蒋彤;周村建;钟白玉;李芹阶;叶庆佾;王莉;葛兰;郝飞

    目的 明确诊断并治疗1例由咽拭子发现的非HIV感染的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罕见病例.方法 收集患者咽拭子及痰液行真菌培养,采集患者肿大淋巴结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孢子DNA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治疗.结果 咽拭子及痰液双相真菌培养均有菌落生长:25 ℃呈青霉相,产生红葡萄酒色素,光镜下见典型帚状枝;37 ℃呈酵母相,光镜下见椭圆形及腊肠形酵母样菌体.淋巴结组织PAS染色示腊肠状的菌体相互黏集呈葡萄状外观,中间有横隔.菌种分子鉴定与GenBank中马尔尼菲青霉基因完全一致.确诊为"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给予两性霉素B以及伊曲康唑联合抗真菌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于某些原因不明发热、伴广泛肺部炎性浸润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者正规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应注意作真菌学的相关检查.

  • 谷维素合并维生素E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湘;杨文君;吴禹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有效地控制血脂,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高脂血症患者需要依赖降脂药物来控制症状,因大多药物较贵,长期服用会加重经济负担.使用谷维素合并维生素E治疗高脂血症,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高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张红芹;江春秀

    高龄患者由于全身性生理功能降低,并存疾病多,对麻醉和手术耐受性较差,麻醉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现观察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高龄患者麻醉的应用.

  • 非缝合性生物可分解环在肠道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张玉新;吴良平;高万泉;周宏锋;邓鉴文;谢正勇;丁洪亮

    胃肠吻合术是胃肠外科的常用技术,除传统的手工吻合外,各种吻合器的应用已日益广泛.1985年Hardy等发明了非缝合性生物可分解吻合环(biofragmentable anastomosis ring, BAR),并应用于胃肠吻合.1997年国内逐渐开展了此项技术,我院自2002年应用BAR吻合技术,重点应用于老年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无血清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黄小勇;谭小玲;刘翔

    目的 分析无血清培养基对兔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 获取兔角膜缘组织,酶分离后获得单细胞悬液进行体外无血清培养,观察其细胞克隆能力,并以羊膜为载体进行有血清条件下诱导分化的观察,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培养细胞的PCNA、AE1、AE5的表达.结果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角膜缘细胞具有细胞克隆能力,PCNA表达阳性,AE1呈阳性,AE5呈阴性,在羊膜载体上经血清诱导,出现AE5阳性的呈多角形胞体的上皮样细胞,在羊膜上排列呈复层.结论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兔角膜缘干细胞能获得成功,为体外培养扩增角膜缘干细胞提供了新的选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