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DNA损伤修复基因以及TS、β-tubulin Ⅲ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蒋平;关伟;戴楠;仲召阳;毛承毅;顾咸庆;王东

    目的 探讨人骨肉瘤组织中DNA损伤修复基因以及TS、β-tubulinⅢ多个化疗反应相关标志物的表达谱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诊断明确的骨肉瘤患者组织蜡块,运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OGG1、BRCA1、RRM1、XRCC1、APE1、ERCC1以及TS、β-tubulinⅢ8种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OGG1、BRCA1、RRM1、XRCC1、APE1、ERCC1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6%、94%、94%、84%、84%、74%,强阳性率为64%、76%、54%、72%、48%、2%,而TS仅有6例有弱阳性表达,β-tubulinⅢ无阳性表达.②阳性表达的基因中,仅APE1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P<0.05).③等级相关分析,APE1和RRM1、APE1和OGG1、OGG1和BRCA1表达呈正相关(r=0.342、0.318、0.319,P<0.05),BRCA1和ERCC1表达呈负相关(r=-0.324,P<0.05);APE1和XRCC1、RRM1和XRCC1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06、0.677,P<0.01).结论 骨肉瘤组织中存在多种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部分基因的表达强弱之间具有相关性,APE1的表达强弱与肺癌病理类型有关.

  • 高压氧预适应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宇星;胡胜利;邹永杰;陈图南;李强;李飞;冯华

    目的 观察高压氧预适应(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HBOP)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假手术组,HBOP+假手术组,单纯MCAO组、HBOP+ MCAO组,每组1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于术后12 h取材,观察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变化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区OPN的表达变化.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12 h假手术组及HBOP+假手术组评分均为0分,单纯MCAO组(3.80±0.79)分,HBOP+ MCAO组(2.50±0.97)分;平衡能力评分:术后12 h假手术组及HBOP+假手术组大鼠平衡能力评分均为5分,单纯MCAO组(1.50±1.08)分,HBOP+ MCAO组(2.70±2.95)分;脑梗死率:术后12h假手术组及HBOP+假手术组大鼠梗死率均为0,单纯MCAO组(49.22±7.07)%,HBOP+ MCAO组(41.96±3.15)%.可见与单纯MCAO组比较,HBOP+ MCAO组在术后1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平衡能力评分显著提高(P<0.05);脑梗死率明显小于单纯MCAO组(P <0.05);HE染色见缺血区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Western blot检测提示OPN的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高压氧预适应可以诱导大鼠MCAO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BOP引起的OPN表达增高有关.

  • 172例肺腺癌脑转移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小军;张雪琳;李莎莎;胡义德

    目的 探讨肺腺癌脑转移临床影响因素,为肺腺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0年172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脑转移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全组患者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从确诊到出现脑转移中位时间为13个月,1年累计脑转移发生率47.1%,2年累计脑转移发生率72.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行为状态ECOG评分、原发肿瘤数目、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治疗情况和近期疗效等对脑转移有影响(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0.001)、M分期(P=0.000)、TNM分期(P=0.042)、近期疗效(P<0.001)对脑转移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N分期、M分期、TNM分期、近期疗效可能是影响肺腺癌脑转移的重要因素.

  • 婴幼儿体外循环期间氨甲环酸血液浓度研究

    作者:孙国林;李生德;齐萍;文仁国;肖颖彬

    目的 研究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ass,CPB)期间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的血液浓度.方法 5例先天性TOF患儿,体质量(7.36±2.08)kg,在开胸前应用TA100 mg/kg,单次静脉缓慢注射(>10 min),CPB开始前再次注射100 mg/kg.应用磁共振波谱仪(1 H-NM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TA的血液浓度.结果 CPB开始前(负荷剂量用药后约20 min)、CPB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的血液TA浓度分别为(224.61±195.28)、(509.58±181.57)、(243.95±32.30) μg/mL.CPB开始前与CPB开始后1h及手术结束时TA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2、0.83);CPB开始后1h与手术结束时TA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2).结论 1H-NMR能够检测出TA的血液浓度.TA大于抑制有高度出血风险可能需要的血液浓度125 μg/mL时,提示可降低剂量.

  • 幕上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方升;熊伟茗;但炜;王超;詹彦;谢延风;石全红

    目的 探讨幕上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择28例首次以癫痫发作入院的非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在术中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护下行肿瘤切除+痫样放电切除术.将切除有癫痫样放电的脑皮质作为试验组,无痫样放电的显微镜下显示肿瘤周边正常的哑区组织(胶质瘤切除附带)或内减压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及试验组ECoG波型特点.结果 ①病理特点:28例试验组中15例(53.57%)发现胶质瘤细胞,7例(25.00%)单纯胶质细胞增生,6例(21.43%)患者示脑组织充血水肿.13例对照组中3例(23.08%)出现胶质细胞增生,6例(46.15%)单纯充血水肿,4例(30.77%)为正常脑组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胶质瘤或胶质增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ECoG波型特点:试验组28例中22例术后病检显示胶质瘤或胶质增生者,ECoG显示17例(77.27%)为反复出现的单个极高幅棘波、多棘慢波,5例(22.72%)为高幅尖波节律;6例脑组织充血水肿者ECoG显示1例(16.67%)为高幅尖波节律,4例(66.67%)呈多灶性间隙性成簇出现的中高幅多棘波/多棘尖波,1例(16.67%)为散在于背景中单个棘尖波/棘尖慢波.结论 幕上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ECoG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多表现为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瘤周围ECoG反复出现极高幅棘波、棘尖波和尖波节律放电的脑皮质区应积极处理.

  • 人PGI基因siRNA慢病毒质粒的构建及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赵亮;李静;魏强;游智梅;夏菁;李丹阳;陈地龙

    目的 构建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和人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hosphoglucose isomerase,PGI)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初步探讨干扰人PGI基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RT-PCR、Western blot检测人单核细胞、K562、KG1-α、HL-60细胞中PGI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筛选高表达PGI的白血病细胞系;构建人PGI基因siRNA的慢病毒载体及阴性对照,经293T细胞包装后,获得可表达人PGI基因siRNA的慢病毒载体及阴性对照;分别使用重组病毒(干扰组)、原始病毒(阴性对照组)和等量PBS(空白对照组)转染白血病KG1-α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KG1-α细胞PGI基因表达水平;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并作生长曲线.结果 PGI基因在白血病KG1-a细胞中高表达;成功构建了稳定低表达PGI的白血病细胞株(KG1-α-siPGI);低表达PGI基因的KG1-α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低表达PGI基因的白血病KG1-α细胞株,干扰PGI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KG1-α细胞的生长.

  • 包被材料对磁性纳米粒胶束MRI信号和弛豫效能的影响

    作者:龚明福;杨华;邹利光;张松;张冬;戚跃勇

    目的 分析不同包被材料对磁性纳米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s)胶束的MRI信号及弛豫效能的影响.方法 对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b-PCL)和聚乙烯亚胺/聚己内酯(PEI-b-PCL)包被的铁酸锰(MnFe2O4)纳米粒胶束(PEG-b-PCL-MnFe2O4、PEI-b-PCL-MnFe2O4)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不同浓度MNs胶束溶液MRI信号变化规律,测量纳米粒胶束的T1和T2弛豫时间,计算两种包被材料MNs胶束的r1值和r2值,评价不同包被材料对MnFe2O4纳米粒胶束弛豫效能的影响.结果 PEG-b-PCL-MnFe2O4和PEI-b-PCL-MnFe2O4溶液的信号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T2WI和T2* WI,随着浓度的增加,信号强度逐渐降低,PEG-b-PCL-MnFe2O4较PEI-b-PCL-MnFe2O4降低更明显.在T1WI,信号强度先增高后降低,信号达到峰值时,PEG-b-PCL-MnFe2O4和PEI-b-PCL-MnFe2O4的浓度分别为0.2 mmol/L和0.4 mmol/L,浓度相同时,PEG-b-PCL-MnFe2O4较PEI-b-PCL-MnFe2O4的信号低.PEG-b-PCL-MnFe2O4和PEI-b-PCL-MnFe2O4的r2值分别为186.4 (mmol/L)-1·s-1和83.3 (mmol/L)-1·s-1,r1值分别为0.95 (mmol/L)-1·s-1和1.09 (mmol/L)-1·s-1,PEG-b-PCL-MnFe2O4较PEI-b-PCL-MnFe2O4的r2值高.结论 包被材料对MNs胶束的弛豫效能产生明显影响,相对于PEI-b-PCL,PEG-b-PCL包被的纳米粒胶束具有更强的r2弛豫效能和较弱的r1弛豫效能.

  • 人干细胞标志Musashi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张慧娟;谭诗;陈莎娜;王娟;覃凤娴;陈先春;张伶

    目的 探讨人干细胞标志Musashi2 (Msi2)在佛波酯(phorbol myristoyl acetate,PMA)诱导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PMA作用THP-1细胞0、6、12、24 b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THP-1细胞形态学改变,计算分化细胞百分数;流式细胞仪检测THP-1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si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定量PCR检测Msi2下游信号分子Numb的mRNA水平;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umb下游分子Notch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MA处理24h后可诱导THP-1细胞出现巨噬细胞样分化表型,实验组分化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同时24 h组CD11b表达量(59.30±8.70)较未处理组(0.32 ±0.08)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白血病细胞经PMA处理24 h后,Msi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 ±0.08)和(0.50±0.01),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 <0.05);PMA处理12 h后Numb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2.92±0.33),较未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而PMA处理24 h后Notch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0.03)和(0.23±0.01),较未处理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干细胞标志Msi2表达随THP-1细胞分化而下降,Msi2-Numb-Notch1通路可能参与白血病细胞的分化调控.

  • 人参皂苷Rg1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庆勇;陈燕萍;刘芬;陈霞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血管再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8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托洛尔4.5 mg/kg),人参皂苷Rg1 5、10、15 mg/kg组,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连续腹腔注射14 d后取材.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密度,心肌梗死边缘区VEGF、VEGFR1、VEGFR2和p-Akt表达,Griess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NO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 10、15 mg/kg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人参皂苷Rg1 10 mg/kg组VEGF、VEGFR1、VEGFR2及p-Akt表达均为次强阳性,Rg1 15 mg/kg组VEGF、VEGFR1、VEGFR2及p-Akt表达则均为强阳性,结果与阳性药物作用相当,其中以Rg1 15 mg/kg剂量效果佳.此外,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10、15 mg/kg组心肌组织NO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促进大鼠急性缺血心肌血管再生,该作用与人参皂苷Rg1增加心肌组织VEGF、VEGFR、p-Akt以及NO的表达有关.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龚涛武;朱昭琼;郑雪;李娟

    目的 观察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早期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51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LC术患者,年龄30~ 50岁,麻醉后归为全凭静脉麻醉组、全程吸入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共3组.分别于手术前1d、手术后第1、3、7天测定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的评分,并比较其变化,评价POCD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手术后第1天,各麻醉组均有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静吸复合麻醉组4例(17.4%),全程吸入麻醉组2例(18.2%),全凭静脉麻醉组2例(11.8%),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性别、年龄、身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手术史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吸复合麻醉组的体质量与全程吸入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患者围手术期变量的比较,阿托品用量、麻黄碱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等均无统计学意义.④3组各时间点生命体征的比较,HR与SpO2无统计学意义,而SBP与DBP于T2、T3、T4时间点,全程吸入麻醉组与静吸复合麻醉组、全凭静脉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手术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静吸复合麻醉组2例(8.7%)、全程吸入麻醉组6例(54.5%)、全凭静脉麻醉组0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发生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与围手术期的各变量间无相关性.结论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不会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CD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 进城务工人员中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爽;冯连贵;丁贤彬;熊鸿燕

    目的 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男男性行为人群(man who has sex with men,MSM) HIV感染率及相关危险行为特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通过同伴推荐的方法招募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HIV与梅毒,描述性分析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HI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招募调查进城务工人员MSM 140人,年龄(35.1±9.7)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2.9%,过去1年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低于50%.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的比例为87.9%,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9.3%.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41.4%,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0.3%.HIV与梅毒感染率分别为20.7%与9.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OR =3.02,95%CI:1.63~5.59)、过去1年接受过免费的安全套发放(OR=0.22,95% CI:0.09~0.57)、梅毒感染(OR =4.12,95%CI:1.06~15.96)是HIV感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进城务工人员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低、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HIV与梅毒感染率高,提示HIV将在该人群中加速传播,因其双性性行为,将促进HIV由MSM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

  • 慢病毒载体在人角质形成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分析

    作者:钱卫;彭代智;王丽华;刘小玲;李睿夫;舒文婷;何传果;刘潇;周新;刘敬

    目的 检测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在人角质形成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初步分析慢病毒载体在表皮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分布规律.方法 以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构建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应用连接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 PCR,LM-PCR)技术克隆慢病毒载体在其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序列,测序克隆片段后经在线工具GTSG-QuickMap在人类基因组上定位,从而得到整合位点.再从整合位点分布与染色体、基因及其转录起始位点的关系来分析慢病毒载体在人角质形成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倾向性.结果 对1 148个阳性转化子DNA测序及定位分析,共得到199个整合位点.与GTSG-QuickMap模拟的随机对照相比,慢病毒载体的整合频率在第4、5、15、16号染色体上、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 kb至50 kb范围内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病毒载体倾向于整合在人角质形成细胞基因组中的基因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区域,而并不倾向于整合在基因内部的整合模式.

  • 微流控电融合芯片的研制及其在体细胞重编程中的应用

    作者:吴畏;徐海伟;屈娅;张小玲;胡宁;阴正勤

    目的 开发高通量的细胞电融合平台,并通过此平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与体细胞融合,探讨融合细胞的多能性.方法 本实验室自主研发微流控芯片,将转染了绿色荧光的mESCs与转染了红色荧光的NIH3T3细胞进行电融合,并计算其排队率与融合率.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出表达两种荧光的融合细胞,观察融合细胞的表型.RT-PCR检测NIH3T3、mESC以及融合细胞的多能性基因(Nanog、OCT4、SOX2和LIN2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自主研发了微流控芯片,构建了高通量的细胞电融合平台,通过此平台将mESCs与NIH3T3进行电融合,其排队率为(44.35±10.99)%,融合率为(59.88±20.03)%,融合细胞可形成类似于ESC样的克隆.RT-PCR法结果显示mESC和融合细胞均表达多能性基因Nanog、OCT4、SOX2和LIN28 mRNA,而NIH3T3不表达.结论 通过自主研发的微流控芯片,可实现mESCs与NIH3T3的高效融合,使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性干细胞.

  • 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VPAC1高亲和力结合多肽

    作者:唐波;黄定德;郑磊;任浩;李前伟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筛选VPAC1高亲和力结合十二肽配体,并进行特异性和亲和力鉴定.方法 建立稳定表达VPAC1的真核细胞系;利用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进行全细胞差减筛选,随机挑取4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测序,初步鉴定确定阳性克隆,明确外源十二肽序列,固相合成该十二肽;利用体外竞争结合ELISA及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目标多肽与VPAC1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及亲和力.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表达VPAC1细胞系;经过4轮差减筛选,回收噬菌体逐轮得到富集,随机挑取40个克隆测序,共得到15条序列不同的多肽,经ELISA鉴定有7个克隆与细胞有特异性高结合能力;阳性噬菌体克隆与细胞结合通过多肽VP1介导;VP1能特异高亲和地与VPACl受体结合.结论 通过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成功筛选得到与VPAC1高亲和力特异结合十二肽.

  • 38例先天性皮肤缺损创面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燕;邱林;傅跃先;田晓菲;肖军;袁心刚;李天武

    目的 探讨先天性皮肤缺损的创面处理方法.方法 38例先天性皮肤缺损创面,18例10%以下创面保守治疗(其中13例去膜,5例膜全)、1例7%的创面保守+大张刃厚植皮治疗、16例10%以上创面大张刃厚植皮治疗、3例伴骨缺损创面人工真皮+大张刃厚植皮治疗,总结不同缺损程度及不同处理方法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38例均恢复良好.7例出院后失访.31例随访5个月至7年不等.14例(包括部分保守、部分手术病例)保守治疗创面,5例未去膜创面愈合较去膜创面快,且3例愈合后仅遗留色素减褪,2例遗留平、软、色素减褪浅表瘢痕,去膜的9例创面愈合后均遗留轻重不等瘢痕伴色素减褪.15例(包括部分保守、部分手术病例)刃厚植皮治疗创面愈合后5例无明显瘢痕,5例遗留平、软羊皮纸样瘢痕,5例遗留轻重不等增生性瘢痕;3例人工真皮+刃厚植皮的头皮缺损+颅骨缺损创面均遗留平、软、与皮肤同色瘢痕伴秃发,其深部颅骨缺损均已痊愈.结论 先天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膜为发育不良表皮,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10%以下创面保守治疗能达到理想创面愈合效果,但处理中需完整保留其表面覆盖的膜;10%以上创面由于愈合时间较长为避免并发症发生建议大张刃厚植皮封闭;伴颅骨缺损创面不需处理骨缺损.

  • 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及急救意识的调查研究

    作者:杨娟;王健;欧书;张杰;王妮;曹莹莹;苗巧巧;张兴秀;郝玲;楼金核;郭慧娟;李楠

    目的 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情况,以及面对卒中突发症状时选择拨打急救电话的比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3个街道抽取1 500户住户,每户确定1位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询问调查.结果 共完成941份调查问卷.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为32.6%~ 75.6%,仅16.8%能认知全部5个卒中警示症状.面对各种卒中警示症状时选择拨打120的比例为27.1% ~ 42.9%,仅17.1%(161/941)面对5个卒中警示症状时均选择拨打120.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与选择拨打120明显相关(OR为1.96~ 3.34),但即使对5个卒中警示症状均认知,也仅33.5%(53/158)选择拨打120.结论 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认知水平偏低,卒中急救意识差.

  • ROCK-Ⅰ选择性抑制剂Y-27632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和黏附性的影响

    作者:张晓辉;孙乃学;冯朝晖;王超;张懿;王建明

    目的 观察ROCK-Ⅰ选择性抑制剂Y-27632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ocular Tenon capsule fibroblasts,OTFs)增殖、凋亡和黏附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4~6代OTFs经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诱导后,不同浓度Y-27632处理,采用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黏附抑制率,未经LPA诱导OTFs细胞同时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平板克隆增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Y-27632组OTFs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结果 6、30、150、750 μmol/L Y-27632各组经LPA诱导的OTFs细胞增殖抑制D(490)与LP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OTFs细胞黏附抑制D(490)与LPA组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随着Y-27632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相应增加.未经LPA诱导的OTFs细胞克隆形成率随着Y2763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Y-27632有效抑制LPA诱导的OTFs增殖和细胞间黏附,诱导细胞早期凋亡.

  • 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中发生类赫氏反应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良安;傅玉;罗永艾;黄习臣

    目的 研究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过程中发生类赫氏反应(paradoxical response,PR)的频率、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列队研究.结果 符合条件的52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后80例发生PR(15%),发生PR的时间是抗结核后(54±38)d.发热(36%)和呼吸困难(30%)是PR的常见症状.80例PR误诊为耐药结核26例(33%)、肺炎12例(15%)、肺癌7例(9%).发生PR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较年轻、低蛋白血症,以及胸液中白细胞总数较低、淋巴细胞比例较低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高(P<0.05).结论 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中出现PR是常见的现象,且易误诊.年龄较轻、低蛋白血症、胸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其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结核性胸膜炎发生PR的危险因素.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伤寒1例

    作者:刘会芳;张憬;赵景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及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易继发感染,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常危及生命[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2],在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合并有其他疾病时很难鉴别.SLE合并伤寒极其少见,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SLE合并伤寒报告如下.

  • 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肠镜检查误诊为直肠癌1例

    作者:樊超强;于劲;宋元鲲;王雷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1岁,因"间断血便1周,为少量鲜血附着于黄色大便表面"于2010年11月9日以"便血原因待查"收住我科.入院后肛门指检:直肠后壁触及一约2 cm扁平包块,质地柔软,活动差,边界不清,退出可见指套血染.入院后相关检查:血红蛋白109g/L,大便隐血实验(免疫法)阳性,肝肾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 左冠回旋支弥漫性重度瘤样扩张并右房瘘封堵术1例

    作者:罗晓丽;杨小利;王红勇;石伟彬;曾春雨;王旭开;杨成明;王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1月前劳累后出现心悸、胸闷、气促、乏力,在当地医院心脏超声诊断为: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左冠状动脉-静脉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静脉瘘.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07年12月25日来我院诊治.查体:一般情况好,BP124/72mmHg,甲状腺不大,胸肺无异常发现,心率62次/min,心前区闻及3/6级连续性杂音,不伴震颤,P2增强.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 健康人群18F-FDG PET/CT显像胰腺标准摄取值分析

    作者:任东栋;楼岑;孙达;于军;任春玲;李洋

    近年来,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 PET/CT显像在胰腺疾病尤其是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PET图像上正常胰腺禁食状态下呈轻度放射性摄取,当发现胰腺局灶性放射性浓聚高于正常本底时有诊断价值,特别是发现高于正常肝脏摄取水平的局灶性放射性浓聚病灶有较大诊断价值[1].本研究探讨正常胰腺的放射性分布特点和规律,为在PET显像中判断胰腺是否有异常高代谢灶提供依据.

  •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诊治70例婴幼儿重症腺病毒肺炎分析

    作者:叶泽慧;黄英;舒畅;李渠北;代继宏;王莹;袁小平

    腺病毒肺炎为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疾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小儿[1].6个月至2岁小儿的ADV特异性抗体降至低,易重症感染,病情重、并发症多,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近年来,我院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 血清可溶性共刺激因子CTLA-4和CD28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彭文丽;毕小云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81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CTLA-4、sCD28、sCD80和sCD86的浓度.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sCTLA-4和sCD28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5),而血清sCD80和sCD86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sCTLA-4和sCD28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水平高度相关,但与HBV DNA病毒载量无关.乙肝患者血清中sCTLA-4和sCD28浓度存在正相关.结论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的异常产生反映了T细胞活化的调节异常,且与慢性乙肝的严重性相关.

  • 滑车上动脉蒂额部皮瓣在颜面部整形中的应用及其设计技巧

    作者:谢义德;詹明坤;郭志辉;李铭;江成鸿;陈小松;周亚宽;黄拔瑞

    目的 探索滑车上动脉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额、鼻及眼睑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及鼻再造的方法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运用扩张和非扩张的不同解剖层次、不同形状的滑车上动脉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额、鼻、睑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鼻再造共32例.结果 所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其中扩张皮瓣为12例,术中面部缺损修复面积为8 mm×35 mm ~30 mm ×40 mm,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缺损修复后局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扩张后的额部皮瓣所获得的修复效果更佳.结论 滑车上动脉蒂额部岛状皮瓣血运良好、设计灵活,供瓣面积大,扩张后皮瓣薄、供区可拉拢缝合,是额、鼻及眼睑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修复及鼻再造的佳选择.

  • 皮层感觉信息处理之成像研究——皮层神经元感觉信息输入的树突模式

    作者:谌小维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3部分组成.其中树突接收其他神经元轴突通过电信号刺激释放出的神经递质,从而产生信息输入.因此,研究感觉输入的关键是了解感觉信息处理过程中树突接收信息的特点和规律.突触输入中存在多种树突分布和组织处理模式,在离体情况下,目前已提出几种树突组织处理模式:①1个神经元只接受1种特异性的信息传入;②突触传入信息整合沿单个树突分布;③具有同一特征的信息传入聚集在同一树突部分;④传入信息的整合分布于整个树突上.在在体情况下,科学家通过双光子成像技术提出突触信息传入的椒盐型树突组织模式,也就是说,具有相同方向的信息输入分布于整个树突树上,整个树突树作为“运算单元”接收各种感觉信号.换句话说,树突上的树突棘接收不同感觉信号的空间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即使是同一树突上的相邻树突棘也可以接收和编码不同的感觉信息.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发展超速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以便验证在更深皮层中(> 100~300 μm)甚至皮层下的大脑区域是否也存在此类椒盐型组织模式?此外,还需要探索更多的基本问题,例如,信息传入的复杂性是如何决定神经元的传出信号的?树突输入信息组织处理在清醒动物体内是怎样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