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内毒素耐受导致的GSK-3抑制对急性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徐发良;陈小乐;朱宁生;熊忠讯;于峰;黄春

    目的 探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耐受导致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活性抑制对急性内毒素性肝损伤产生保护效应的潜在机制.方法 建立LPS和GSK-3抑制剂氯化锂(LiCl)预处理的SD大鼠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表达水平,以专用试剂盒检测代表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Kupffer细胞,建立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和胰岛素)预处理的Kupffer细胞模型,用中性红法测定细胞吞噬活性;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Kupffer细胞核因子-κB(NF-κB) p65的亚细胞定位和核转位情况.结果 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预处理均可减少大剂量LPS攻击导致的肝组织TNF-αmRNA上调表达(P<0.05)、促进IL-10 mRNA上调表达(P<0.05),减少LPS攻击导致的MPO活性升高(P <0.05);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和胰岛素)均能增强Kupffer细胞吞噬活性(P <0.05);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预处理均可减少大剂量LPS导致的NF-κB p65核转位(P<0.05).结论 LPS耐受导致的GSK-3功能活性抑制,可能通过对NF-kappaB p65核转位、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中性粒细胞浸润和Kupffer细胞吞噬活性等下游事件产生影响,从而保护急性内毒素性肝脏损伤.

  • apelin对大鼠卵巢颗粒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罗爽;王继东;何佳;姚珍薇

    目的 探讨apelin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apelin 10-8 mol/L培育SD大鼠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小RNA干扰技术(siRNA)抑制颗粒细胞APJ表达,联合PI3K/Akt信号转导阻断剂LY294002和HIMO干预,MTT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信号蛋白表达.结果 MTT检测APJ-siRNA组、LY294002组、HIMO组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PJ-siRNA组、LY294002组、HIMO组颗粒细胞Bad、Bax、Foxo3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APJ-siRNA组、LY294002组、HIMO组Bc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apelin通过APJ/PI3K/Akt信号通路促颗粒细胞增殖抗其凋亡.

  • 纳米细菌促进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

    作者:刘胜男;张德纯;张名均;郭亚楠;杨晓容;许舸

    目的 观察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与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nano hydroxyapatite,nHA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NB组、nHAP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NB组和nHAP组悬液的浓度均为2麦氏浊度(M),正常对照组仅加培养基,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共同培养24、48、72 h,通过CCK-8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培养12、24、48、72 h,取上清,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H活性;作用72 h,经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其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 CCK-8显示,NB组24、48、72 h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nH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B组LDH含量在24、48、72 h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48、72 h均高于nHA组,但仅24、48 h有统计学差异(P<0.05).nHAP组LDH活性仅在7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72 h后NB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H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NB组可以看到胞质空泡样变,核固缩以及明显的凋亡小体,nHAP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NB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发生凋亡,其导致细胞凋亡的成分不仅仅是NB羟基磷灰石的外壳,也可能与NB的其他组分或代谢产物有关.

  • ACE2过表达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吕瑾;刘增长;张全军;范晋奇;苏立;殷跃辉

    目的 探讨携带ACE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ACE2)转染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75只,8~10周龄,体质量200~ 250 g,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SD大鼠MI模型,完全随机分为心梗组(MI组)、生理盐水组(NS组)、空载体组、Ad-ACE2组(转染Ad-ACE2组),并另设假手术组(n=15).NS组、空载体组、Ad-ACE2组分别以直接心肌内注射方式沿梗死周边区选取5个点注射NS、Ad-EGFP及Ad-ACE2,假手术组及MI不予以任何注射.术后4周检测并评价相关指标.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Ad-ACE2组ACE2蛋白表达增加(P<0.05).②与MI组比较,Ad-ACE2组肌纤维排列紊乱,肌丝断裂,细胞核固缩、碎裂等现象明显减轻;Ⅰ、Ⅲ型胶原表达均减少.③免疫组化与ELISA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NS组、空载体组及Ad-ACE2组AngⅡ、Ang-(1-7)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与MI组比较,Ad-ACE2组AngⅡ蛋白表达降低(P<0.05),Ang-(1-7)蛋白表达增高(P<0.05).④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MI组比较,Ad-ACE2组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TIMP-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MMP-9/TIMP-1的比值降低.⑤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NS组、空载体组的TGF-β和α-SMA表达增高(P<0.05),而Ad-ACE2组表达降低(P<0.05).结论 过表达ACE2可改善心肌纤维化,缓解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下调MMP-9、TGF-β及α-SMA的表达,维持MMP-9/TIMP-1的比例平衡有关.

  • IKK-NBD多肽通过调节c-rel对抗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炎症反应

    作者:李扬;罗勇;秦文熠;蔡艳丽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炎症反应及IKK-NBD多肽干预对抗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Spragne-Dawley (SD)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IKK-NBD组,再下设再灌注1d和7d2个时相点.IKK-NBD组通过侧脑室定位定量注入4μL IKK-NBD.对各组进行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与荧光定量PT-PCR分别检测缺血皮质区c-rel蛋白和IκappaBα (IκBα)mRNA表达,ELISA检测缺血区炎症因子IL-1β和IL-10的含量.结果 ①再灌注1、7d时,IKK-NBD对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善明显;②再灌注1、7d时,模型组病理改变较IKK-NBD组明显;③胞核c-rel蛋白:再灌注1、7d时,模型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1d时,IKK-NBD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再灌注1、7d时,IKK-NBD组低于模型组(P <0.05,P<0.01);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和IKK-NBD组均降低(P<0.01);④IκBα mRNA:再灌注1、7d时,模型组和IKK-NBD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7d较1d回落;再灌注1d时,IKK-NBD组高于模型组(P<0.01);⑤IL-1β:再灌注1、7d时,模型组与IKK-NBD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浓度随时间降低;再灌注1d时,IKK-NBD组较模型组减少(P<0.01);IL-10:再灌注1、7d时,模型组与IKK-NBD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浓度随时间降低;再灌注1、7d时,IKK-NBD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IKK-NBD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可以通过上调IκBα限制c-rel入核,下调IL-1β,上调IL-10而减轻再灌注后炎症损伤;而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期,少量c-rel可上调IL-10起到抗炎作用.

  • 唑来膦酸对破骨细胞生成及Syk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宏利;李鹏;刘强;董伟;戚孟春;李金源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oledronate acid,ZOL)在共培养体系中对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生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将小鼠颅骨成骨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将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及5×1O-7mol/L ZOL处理24 h组(ZOL组).应用TRAP染色、牙本质吸收陷窝检测OC生成及骨吸收情况;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化学检测Syk基因表达.结果 2组细胞均有TRAP染色阳性多核OC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OC生成及吸收陷窝的数目和体积ZOL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SykmRNA及蛋白水平在ZOL组也显著下降(P<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Syk在对照组细胞质内强表达,并在细胞周缘形成肌动蛋白环样结构;而ZOL组Syk表达明显减弱,肌动蛋白环样结构消失.结论 ZOL可显著抑制共培养体系中OC生成和骨吸收功能,这可能与其对Syk基因表达的抑制有关.

  • 军校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其人格、认知偏向、正负性情绪的关系

    作者:陈珑;于永菊;彭李;石磊;陈星宇;李嘉文;李静;谢钧润;孟涛

    目的 探讨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其人格、认知偏向、正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PNIS)、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C)对某军医大学1 014名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军校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为(72.83±11.21)分,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P<0.01),男女生心理弹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心理弹性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人格、认知偏向、正负性情绪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心理弹性总分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正性他人、正性自己、正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12~0.56,P<0.01);与神经质、负性他人、负性自己、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15~-0.30,P<0.01).③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负性自己、正性自己、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可有效的预测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总解释率为41.9%.④正性情绪在外向性、负性情绪与心理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在负性自己和心理弹性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其人格、认知偏向、正负性情绪密切相关,积极正性的人格特征、合理的认知偏向以及正性情绪都能够促进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是心理弹性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 重庆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婴儿6月龄前断离母乳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康宇;梁小华;刘友学;陈洁;李廷玉

    目的 调查并分析儿保门诊婴儿早于6月龄前断离母乳的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门诊招募健康婴儿,问卷调查婴儿断奶时间和断奶原因,以6月龄前后断奶为界,对早于6月龄断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939份,其中,441名(46.96%)婴儿在6月龄前完全断离母乳.在6月龄前停止母乳喂养的婴儿中,38.10%(168/441)在≤1月龄停止母乳喂养,13.38% (59/441)、13.58% (58/441)、11.11%(49/441)、12.93%(57/441)、11.34%(50/441)的婴儿分别在>1 ~2,>2 ~3,>3~4,>4 ~5,>5~6月龄停止母乳喂养.母亲认为母乳不够,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是导致6月龄前断离母乳的首位原因(74.60%,329/441),其他原因依次为母亲必须返回工作(6.58%,29/441)、婴儿吸吮乳头困难(6.12%,27/441)、母亲疾病(5.44%,24/441)、婴儿疾病(5.44%,24/441)、母亲认为可以断奶(0.91%,4/441)、其他原因(0.91%,4/441).母亲认为母乳不够(OR:22.317,95% CI:15.629~31.867)是6月龄前断离母乳的相关因素,产假时间长(OR:0.493,95% CI:0.35~0.693)是保护因素.结论 6月龄前断离母乳与母亲认为母乳不够、产假时间短于6个月相关,建议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提高母亲对母乳喂养的信心,推广生长曲线图的使用,指导喂养,适当延长哺乳母亲产假时间,促进母乳喂养时间延长.

  • 骨髓瘤细胞表达APE1促进THP-1细胞破骨样分化

    作者:周立为;杜佳;张亮;程燚;王东;谢家印

    目的 研究在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下,RNA干扰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 APE1表达对与其共培养的THP-1细胞破骨样分化的影响.方法 ①将构建的APE1 siRNA表达载体导入U266细胞中.②Western blot法检测U266细胞中APE1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蛋白表达.③建立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THP-1+ U266共培养组、THP-1+U266APE1siRNA共培养组和THP-1细胞单培养组.④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样细胞,RT-PCR法检测THP-1细胞Cathepsin K和V-ATPase mRNA表达水平.⑤光镜下观察骨切片陷窝形成.结果 APE1 siRNA能明显抑制U266细胞中APE1及RANKL蛋白表达(P<0.01).THP-1细胞与U266细胞共培养后,THP-1细胞可分化为TRAP阳性的破骨样细胞,Cathepsin K和V-ATPase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U266细胞经APE1 siRNA处理后,共培养体系中THP-1细胞诱导分化的OCLs数量减少,Cathepsin K和V-ATPase基因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E1 siRNA能明显抑制U266细胞诱导的THP-1细胞的破骨样分化,其机制可能与APE1下调U266细胞RANKL有关.

  • HBx及其突变体X17-3对Hippo信号途径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琰琰;朱慧芬;杨道锋;刘晓聪;邓科兰;黄春梅;胡晓萌;姜素华;沈关心

    目的 初步探寻HBx及其不同突变体表达与Hippo信号途径的关系,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HBx及其突变体载体转染人正常肝细胞系L02,转染48h后,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ippo信号途径MST1、YAP(yes-associated protein)的表达,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情况.采用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HPx及其突变体载体转染L02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MST1表达下调,p-MST1/2表达上升(P<0.05);YAP表达上升,p-YAP表达下调(P<0.05).Annexin V/PI标记法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Bx及其突变体能促进L02细胞发生凋亡(P<0.05),其介导的细胞早期凋亡尤为明显.结论 HBx通过Hippo信号通路途径调控下游致癌基因YAP的表达.结合HBx介导的L02细胞凋亡这一结果说明HBx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细胞周期.

  • SIRT1/UCP2通路在白藜芦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周曦;易龙;金鑫;陈明亮;陈春烨;王丽;高燕翔;施琳颖;糜漫天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并围绕SIRT1/UCP2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建立HUVECs氧化应激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半抑制浓度(IC50).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对t-BHP诱导的HUVECs活力的影响;qRT-PCR法检测白藜芦醇对SIRT1和UCP2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SIRT1、UCP2和Caspase-3在细胞内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BHP明显抑制细胞活力,IC50为80μmol/L.白藜芦醇(0.1、1、10 μmol/L)预处理2h能显著抑制t-BHP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并抑制t-BHP诱导的细胞内ROS增加(P<0.05).同时,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t-BHP诱导的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及Caspase-3表达增加(P<0.05),而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能削弱白藜芦醇的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活化SIRT1抑制UCP2表达,削弱t-BHP诱导的细胞内ROS生成,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重组慢病毒介导人凝血Ⅸ因子基因感染HUCMSCs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文;陈姝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人凝血Ⅸ因子(human clotting factorⅨ,hFⅨ)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后hFⅨ的表达情况.方法 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GV240-hFⅨ-EGFP.以脂质体介导法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e of infection,MOI)感染hUC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感染效率,流式细胞仪检测验证.以适MOI感染hUCMSCs,RT-PCR检测hFⅨmRNA水平,ELISA检测FⅨ蛋白含量(FⅨ∶Ag)及一期法检测FIX凝血活性(FⅨ∶C).结果 制备出了滴度为2×108TU/mL的重组慢病毒.MOI=10时能高效感染hUCMSCs,感染效率为(92.92±6.32)%.RT-PCR结果示只有转染组有hFⅨmRNA转录.感染后1d,hUCMSCs即可有效分泌hFⅨ,在5d时达到高峰,FⅨ∶Ag为(87.18 ±0.86)ng/(106·24 h),FⅨ∶C为(44.3±3.2)%,高水平分泌可至少持续29 d.结论 重组GV240-hFⅨ-EGFP慢病毒感染hUCMSCs后能持续高水平分泌具有凝血功能活性的hFⅨ蛋白.

  • 动态监测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尿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

    作者:鄢俊安;付卫华;李前伟;姚基伟;王永权;李为兵

    目的 动态监测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尿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探讨PCT对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尿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17例上尿路结石行PCNL手术取石的患者资料,包括男性517例,女性400例,年龄(50.6±15.4)岁.动态监测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清PCT水平和WBC计数变化.PCNL术后尿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应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估.比较术后不同严重程度感染的患者血清PCT和WBC计数的差异,评价血清PCT和WBC计数对PCNL术后尿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917例患者行一期PCNL手术取石,术后31例患者出现单纯发热,107例患者发生尿脓毒症,余779例患者无感染症状,设作对照组.尿脓毒症患者中,34例诊断为严重尿脓毒症,7例出现脓毒症性休克.根据SOFA评分将不同严重程度的尿脓毒症患者分为3组,其中得分0~8分83例、9~16分16例、17~24分8例.对照组、单纯发热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性休克组以及SOFA评分各组间PC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纯发热组、脓毒症组间血清WB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性休克组间以及SOFA评分为9~16分和17 ~24分的2组间血清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比WBC计数对PCNL术后尿脓毒症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以及更低的阴性似然比.结论 患者血清PCT水平与PCNL术后感染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变化对PCNL术后早期诊断尿脓毒症的发生以及准确判断尿脓毒症病程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肝脏持续过表达IL-15对NK/NKT细胞和T细胞数目和活化状态的影响

    作者:殷文伟;童师雯;刘俊英;张琼方;胡怀东

    目的 研究靶向肝脏过表达细胞因子IL-15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构建IL-15重组表达质粒pLIVE-IL-15,采用高压注射的方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5的表达水平,流式检测小鼠脾脏和肝脏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pLIVE-IL-15质粒,pLIVE-IL-15质粒高压注射小鼠后血清中能检测到IL-15持续表达.与pLIVE-EGFP对照组相比,pLIVE-IL-15质粒注射鼠天然免疫系统NK细胞和NKT细胞以及获得性免疫系统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P<0.05).体内过表达IL-15促进NK细胞高表达CD69和IFN-γ,而NKT细胞活化状态改变不明显,IL-15能显著诱导CD8+T细胞高分泌IFN-γ(P <0.05),而对CD4+T细胞IFN-γ分泌影响较小.结论 pLIVE-IL-15靶向肝脏后能在体内持续表达,并且能调节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反应.

  • 栀子苷改善CCl4引起的小鼠肝纤维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兰天;曾志;陈颖华

    目的 研究栀子苷的抗肝纤维化药理作用.方法 雄性C57小鼠采用腹腔注射CCl4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采用栀子苷进行灌胃给药干预.运用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变化;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以及肝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 栀子苷显著抑制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与纤维化模型组相比,栀子苷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明显降低(P<0.01).栀子苷显著抑制肝组织中TGF-β1和α-SMA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 栀子苷具有显著的改善肝纤维化作用.

  • PAQR3增强乳腺癌细胞SK-BR-3的表柔比星敏感性

    作者:黄剑波;罗鑫荣;孔令泉;向廷秀;任国胜

    目的 探讨PAQR3增强乳腺癌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比较ER、PR及HER2受体不同的4株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SK-BR-3及T47D)的PAQR3表达情况.在乳腺癌细胞SK-BR-3中转染人源性PAQR3全长表达质粒,设立对照组,观察比较转染PAQR3细胞组与空载质粒细胞组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分别计算其所对应的IC50.通过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探讨PAQR3增加表柔比星敏感性的机制.结果 在4株乳腺癌细胞中,受体三阴性细胞MDA-MB-231的PAQR3表达量高,SK-BR-3与MCF7表达量相对较低;SK-BR-3过表达PAQR3后,其对表柔比星的化疗敏感性显著升高,IC50显著降低[(25.33±0.94) μg/mL vs(17.72±1.11) μg/mL,P<0.05];PAQR3本身并未促使SK-BR-3凋亡,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同等浓度表柔比星的作用下,PAQR3促使SK-BR-3表达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7,从而导致表柔比星抑制率增加,对CleavedCaspase-3、Bcl-2、Bcl-xL表达则无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PAQR3可抑制乳腺癌化疗中表柔比星所致的ERK活化,因而促使乳腺癌细胞对表柔比星敏感.结论 PAQR3可提高乳腺癌细胞对表柔比星的化疗敏感性,PAQR3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相关.

  • 钛颗粒和炎症因子对人滑膜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

    作者:符纯锋;黄伟;梁熙;胡宁;宋国立;谢静;陈荣富;王春莉;林良波

    目的 研究钛颗粒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对人滑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滑膜在钛磨损颗粒诱导的金对金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钛颗粒和TNF-α、IL-1β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膝关节滑膜细胞,处理后12、24、48、72 h收集培养上清液,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的活性.结果 直径小的钛颗粒(≤5μm)能刺激人滑膜细胞MMP-2蛋白表达4倍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钛颗粒、TNF-α、IL-1β及相互联合作用均明显增加了MMP-2的表达(P<0.01),三者联合作用更明显(P<0.01).钛颗粒和TNF-α、IL-1β能够刺激人膝关节滑膜细胞增加MMP-2蛋白活性,并具有协同效应.结论 金对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磨损钛颗粒可能和炎性因子协同刺激滑膜细胞,增加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导致假体的骨性支持结构力学性能下降,促使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

  • 听神经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内听道后上壁的处理及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贵杰;钟东;唐文渊;夏海坚;谭云;王兵;吕安康

    目的 评价听神经瘤术中恰当磨除内听道后上壁的处理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135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皆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采用高速微型磨钻充分磨除内听道后上壁,开始时使用钢切削钻进行磨除,在骨质部分磨除后,改用金钢砂磨头精细磨除.主要磨除内听道后壁,有高位颈静脉球时,需小心避开.结果 135例T3a ~ T4b听神经瘤患者,手术全切者125例(92.6%),次全切除者8例(5.9%),大部分切除者2例(1.5%).面神经解剖保留126例(93.3%),术后半年面神经功能评价,面神经功能保留82例(60.7%)[HB分级,Ⅰ~Ⅱ级者14例(17.1%),Ⅲ级者68例(82.9%)].脑脊液漏5例(3.7%),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3.0%),1例经内听道后壁磨除修补后痊愈(0.7%).吞咽呛咳7例(5.2%),共济失调6例(4.4%),死亡1例(0.7%).结论 术前进行充分有效的评估,术中磨除内听道后上壁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同时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

  • 嗜肺军团菌LP1株MompS抗原表位的预测与验证

    作者:许颖;李晓庆;王丹;王建;常晓松

    目的 探讨以嗜肺军团菌LP1株MompS抗原表位为基础的合成肽的免疫作用.方法 在GenBank中检索LP1株MompS基因信息,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结合DNA Star软件的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理论方案,预测其B表位抗原位点,设计合成具有LP1血清型特异性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通过肽结合实验和动物免疫学效果评价检测合成肽对LP1免疫血清的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得到3条多肽GP-15、NY-17、AA-19,多肽肽结合实验表明GP-15 D(450)反应值显著高于NY-17和AA-19片段(P<0.05),动物免疫学效果评价显示其各时间段的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NY-17和AA-19(P <0.05).结论 证实3条多肽均具备了MompS表位属性,GP-15肽结合实验和动物免疫效果评价均提示其可作为嗜肺军团菌多肽疫苗的候选肽段.

  • 利福平对脓肿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作用

    作者:范贵荣;杨致邦;黄进

    目的 探讨利福平对脓肿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作用.方法 将脓肿分枝杆菌分别接种于含256μg/mL利福平和无利福平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含利福平的培养物经0.45μm孔径滤膜过滤,滤液接种于无利福平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内返祖培养.将含利福平和无利福平的培养物及返祖菌进行细胞壁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壁完整性,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微观结构.含利福平的培养物转种L型菌琼脂平板培养,无利福平的培养物和返祖菌转种营养琼脂平板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对诱导前接种菌和返祖菌的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 在含256μg/mL利福平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脓肿分枝杆菌的细胞壁缺失,形态为球形,L型细菌琼脂平板上菌落呈典型油煎蛋样,而无利福平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脓肿分枝杆菌细胞壁完整,形态为杆状,营养琼脂平板上呈圆形菌落.256μg/mL利福平浓度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脓肿分枝杆菌经返祖后,返祖菌细胞壁完整,形态为杆状,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也呈圆形.16S rDNA鉴定返祖菌与诱导前接种菌的同源性达100%,为同一种细菌,即脓肿分枝杆菌.结论 利福平成功诱导脓肿分枝杆菌L型.

  • 超声微泡携MAGL-shRNA靶向释放对大鼠肝细胞肝癌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懿;王晓波;张俊勇;连峥嵘;龚建平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携单酰基甘油脂肪酶沉默基因(monoacylglycerol lipase short hairpin RNA,MAGL-shRNA)在大鼠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转染及对HCC转移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细胞肝癌模型,病理解剖和二维超声验证肝脏成瘤情况.4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PBS液组、MAGL-shRNA质粒微泡组(MAGL-shRNA+ microbubble,MB)、空白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microbubbles+ ultrasound,MB+ US)、MAGL-shRNA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MAGL-shRNA+ MB+ US).每只注射1 mL,对MB+ US组和MAGL-shRNA+ MB+ US组大鼠肝区同时给予超声辐照,辐照条件为300 kHz,2 W/cm2,辐照10 s,间隔10 s,共20 min.Western blot检测大鼠HCC组织MAGL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AG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比较各组动物的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MAGL在HCC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微泡携MAGL-shRNA可以在HCC组织被超声辐照击破后靶向释放,在各组HCC组织中均有MAGL蛋白的表达,其中MAGL-shRNA+ MB+ US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免疫组化检测MAGL-shRNA+ MB+ US组MMP-2表达均低于其他组(P<0.01);各组动物均见肿瘤转移,但MAGL-shRNA+ MB+ US组转移率低(P<0.05).结论 超声辐照可破坏携MAGL-shRNA的微泡使之靶向释放并增强了MAGL-shRNA的转染效率,MAGL-MMP-2通路可能与HCC的转移相关.

  • 5997例母血胎儿游离DNA无创大规模平行测序筛查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

    作者:章容;徐聚春;许欢欢;胡斌;董艳玲;胡华;李俊男;姚宏

    目的 对比观察母血胎儿游离DNA大规模平行测序(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MPS)无创筛查对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能力.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共募集5 997例孕妇参与本项研究,年龄18 ~46岁,孕周12~36周.抽取孕妇静脉血5 mL,分离胎儿游离DNA,常规Barcoding建库,Illumina GAⅡx测序,测序片段用基于二元假设的f检验和L-score分析.测序提示异常患者进行传统核型分析确认.结果 5 997例患者,母血胎儿游离DNA MPS提示染色体异常患者113例.提示异常的患者有89例做了核型对比分析,21-三体符合率100% (28/28),18-三体符合率87.5% (7/8),性染色体异常符合率33.3% (14/42).传统唐氏综合征筛查对21-三体的漏检率为11.8%(2/17),而MPS方法无一漏检.年龄(P =0.261)和孕周(P=0.309)对MPS的异常检出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无创MPS检测对21-三体筛查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高,优于传统唐氏综合征筛查方法,适用于21-三体胎儿的产前初筛,以降低羊水/脐血穿刺有创检测比例.

  • 孕妇全内脏反位伴双胎剖宫产分娩1例

    作者:曹杰;张玉婷;王佳

    全内脏反位是指心、肺、横膈、肝、脾、胃、肠等全部内脏器官位置呈180度反位,如同常人的"镜面像",而循环、呼吸、消化等功能均正常,其发病率为0.002%~0.1%,尸体解剖约6 000例可见1例,X线检查6 500例中可见1例[1].随着促排卵药的应用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双胎妊娠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内脏反位合并妊娠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较少,合并双胎的报道则更罕见.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全内脏反位伴双胎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型(缓解期)合并小脑出血1例

    作者:陈贵杰;钟东;唐文渊;谭云;王兵;吕安康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头痛10 d,呕吐1d"入院.查体:水平眼震,其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来无头部外伤史,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型9年,已行20次化疗,近4年来病情稳定(缓解期).CT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占位病变,可能有出血灶,不除外肿瘤性病变伴出血.MRI(平扫+增强)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小脑半球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周围脑水肿明显,大小约4 cm×3.9 cm,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占位效应明显,脑干及第4脑室受压变形,幕上脑室系统轻度扩大.

  •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治疗体会

    作者:胡琦;何念海;邓睿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为临床罕见疾病,自1767年首次由Cordon报道距今已有200多年,全世界共报道先天性皮肤缺失约500例,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1],国内外相关文献多为病例报道.本科新生儿室于2012年11月22日收治1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治疗22 d临床治愈出院,现将对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妇科腹腔镜术后肠外瘘的诊治研究

    作者:刘毅;孙丽君

    随着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盆腔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同时,并发症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其中以肠管损伤致肠外瘘为严重,易导致内外环境稳态失衡、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保持有效的引流为治疗肠外瘘的重要措施[1].我科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治疗妇科腹腔镜致肠外瘘患者63例,我们对采用腹腔双套管引流+腹腔引流冲洗术和乳胶管单腔引流术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颅内皮样囊肿破裂MRI表现

    作者:杨璐;程敬亮;张勇;白洁;孙梦恬;林亚南;张晓楠

    颅内皮样囊肿是先天性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04%~0.6%[1].颅内皮样囊肿破裂较少见,我们收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病例,分析其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3月至2012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破裂者1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19~54岁,平均33.5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癫痫、发热、视力下降、意识丧失,其中2例有外伤史;3例无脑部症状.病程5d至3年不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7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

  • 66例肝硬化患者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穿刺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分析

    作者:谢峰;金耀泉;吴平;常娟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CPH)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随着介入性治疗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超声引导下实时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已成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by liver and gastric coronary vein embolization,PTVE)的重要方式,在超声与放射合作完成的介入治疗中彻底栓塞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有关的血管分支,是介入性治疗成功的关键[1],但其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更为临床医师所关注.本研究回顾我院近5年治疗的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并发症与处理措施.

  • 12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分析

    作者:李学远;陈红兵;李健;杨少伟;刘建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或气钡灌肠是诊断与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1],也有报道高达96.4% ~ 96.8%[2-4],但仍有部分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失败后需手术治疗.传统的方法是开腹直视下行肠套叠复位,如并发肠穿孔或肠坏死同时行肠切除吻合术或肠管造瘘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今腹腔镜下能完成多种手术.我院普外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小儿肠套叠复位术共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用于手术伤口瘢痕治疗的观察研究

    作者:杨育成;郭志辉;郑芳

    手术瘢痕对患者术后的生活及美观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比较公认有效的方法是用传统的瘢痕贴治疗[1-2].非剥脱性点阵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款激光技术,可促进皮肤组织的"再生",近来也有人尝试用于痤疮瘢痕的治疗[3-4].我科尝试将其用于手术伤口瘢痕的治疗,并选用传统的瘢痕贴方法作参照,发现其效果接近,但却更加简单便捷,易于被患者所接受.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6月50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39例,年龄15~56岁,均为新鲜的手术伤口瘢痕患者.每例患者瘢痕均分3部分,分别采用激光治疗、瘢痕贴治疗及没有采用任何治疗.试验前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每例患者治疗之前都已详细告知试验的具体情况,并给予书面知情同意书及病历记录.

  • 38例CT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治疗肺脓肿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汪平;孟凡堰;肖昆;陈亮;郑崇乐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治疗肺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期间安顺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经明确诊断为肺脓肿的38例住院患者进行病历资料的回顾分析,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16~79(50.9 ±15.0)岁,所有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2~3周无明显好转后,均实行CT引导下肋间置管引流术,并结合抗感染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38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其中30例体温4~24h降至正常,8例72h内降至正常.1例出现轻微支气管胸膜瘘.无1例医源性气胸发生,脓腔减少均大于70%.平均住院时间为16.8 d,随访2 ~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治疗肺脓肿患者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可有效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费用.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

    作者:杨晏;李科;王忠诚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系统研究了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灵敏度、重复性、定量范围和扩增效率.采用FQ-PCR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与传统PCR法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批内CV为3.1%,批间CV为4.7%,灵敏度1.0 × 103拷贝数/mL,定量范围(1.0 × 103~1.0×106)拷贝数/mL,扩增效率84.8%.与传统PCR法相比较,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Kappa值为0.95,敏感度94.9%,特异度99.1%,阳性预测值97.4%,阴性预测值98.3%.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FQ-PCR法检出mecA基因阳性37株、阴性66株,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为(3.72±2.83) ×105拷贝数/mL,表达阳性率35.9%;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出MRSA27株、MSSA 76株,MRSA阳性率26.2%,FQ-PCR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P<0.01).结论 FQ-PCR是一种敏感、特异的定量检测MRSA mecA基因的方法,在MRSA的快速、准确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腔气管插管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03例临床分析

    作者:孟胜蓝;杨帆;赵晓龙;牛会军

    目的 总结单腔气管插管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单腔气管插管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03例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电凝钩切断T2、T3交感神经干.结果 103例患者均获得成功,双侧平均手术时间24(16~ 48) min,术后并发右侧中量气胸1例,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1 ~5)d,平均随访时间16.8(3 ~52)个月,术后代偿性多汗44例(42.7%),无复发病例.结论 单腔气管插管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采用电凝钩与30°角腔镜形成夹角,能较好观测电凝钩前端,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单腔气管插管降低术中麻醉管理难度.

  • 团队化的麻醉后恢复室对患者术后复苏及手术间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刘德行;朱昭琼;张超;张帆;鲁开智

    目的 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团队化配置标准,评价团队化的PACU对术后患者复苏及手术间周转的影响.方法 据我院总手术床位按3∶1配置PACU床位,并配备相应医师及护士;序贯法收集转入我科PASU的50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复苏时间、入室状态、出室Steward评分;按年龄、手术时间分组,分析对原有手术间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500例进入PACU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除2例患者因原发病严重外,其余出室Steward评分均>4分;儿童组患者复苏时间短[(46.35±25.49)min],所有患者均能提高原有手术间的利用率,其中儿童组提升30.48%,高于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24.12%、25.19%、23.96%,P<0.05);手术时间>180 min患者复苏时间[(68.98±28.82) min]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手术时间与原有手术间利用率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 我科标准的团队化PACU能有效保证患者复苏安全性,加快手术室整体运行,提高手术间利用率,节约医疗成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