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46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家珍;闫文娟;吴补领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46a的表达,以探讨miR-146a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岁).同时选择2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人员唾液上清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对治疗组患者(32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患者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及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并检测治疗后唾液上清液标本中miR-146a的表达.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上清液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2.52±0.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81±0.58)(P<0.01).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牙周临床指数、唾液中miR-146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唾液中miR-146a水平与PD(r=0.574,P<0.05)、AL(r =0.629,P<0.01)及PLI(r=0.758,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上清中miR-146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在牙周基础治疗后显著下降,提示唾液miR-146可作为牙周病防治及疗效评估的潜在靶分子.

  • MRI辅助下膝关节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股骨远端3种旋转轴线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的准确性比较

    作者:秦晓平;杨柳;郭林;王富友;陈昊;朱长宝;古凌川;李菲;武勇松

    目的 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测量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伴内翻畸形患者股骨远端不同旋转轴线,评估各参照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我中心明确诊断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内翻≤15°)86例(86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52例;年龄51 ~70(63.7±8.7)岁,由2位医师在MRI横断面图像上定位STEA、临床经股骨上髁轴(clin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CTEA)、后踝轴(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外旋3°线(3°extorsion against PCL,3°PCL)、前后轴(anterior posterior line,APL)的垂线,测量各轴线相对于STEA偏差的角度,并用方差分析比较各角度接近STEA的精确性.结果 3°PCL相对于STEA外旋(0.63°±1.82°)、CTEA相对于STEA外旋(3.78°±0.75°),APL垂线相对于STEA外旋(5.38°±3.17°),精确度:A角(3° PCL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CSA(CTEA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ASA(APL垂线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各角度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伴轻度内翻人群中,股骨远端截骨轴线除STEA外,3°PCL准确性高;术中STEA定位困难时,参照3°PCL进行截骨可获得较好的股骨旋转准确度.

  •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宜澜;彭代智;段小冬;何斌;周灵;李睿夫;黄亚兰;刘洋;甘雨

    目的 总结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8月入我院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各因素对患者预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近、远期愈合质量的影响.结果 ①伤后1周内与1周后行切痂微粒皮移植的病死率为分别为16.1%、32.1% (P <0.05).②对377个部位的创面愈合率进行分析,B组(扩展比5∶1~10∶1)愈合率高,达(77.23 ±19.91)%,比A组(扩展比小于5∶1)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相同愈合率下,B组愈合速度为(1.84 ±0.76)%/d明显快于C组(扩展比大于10∶1)的(1.53 ±0.51)%/d(P<0.05).③分析创面近期愈后质量显示,174个部位的表皮少量反复破溃,占所有307个部位中的56.68%.④189个部位的创面远期愈后质量显示,其瘢痕增生程度与创面一期愈合率关系密切(X2=11.697,P<0.05).结论 对深度烧伤患者早期行切痂微粒皮移植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适当的扩展比(5∶1~10∶1)具有良好的创面愈合效果;提高创面一期愈后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愈合质量.

  •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磷酸化障碍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超;吴丹;王宏宇;胡建红;张勇;彭曦

    目的 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5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MPK激活剂(acadesine,AICAR)组、烧伤组、烧伤+AICAR组,同位素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1,CPT1)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AMPK-α、p-AMPK-α、ACC及p-ACC表达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法评估各组小鼠腓肠肌IMCLs情况.结果 烧伤后小鼠腓肠肌中ACC表达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而AMPK-α、p-AMPK-α、p-ACC以及CPT1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在AICAR作用下,正常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表达显著升高[(1.16±0.08)vs(2.38±0.22),P<0.05],p-ACC表达显著升高[(1.74±0.10) vs (3.72 ±0.18),P<0.05],CPT1活性显著升高[(2.95±0.39) nmol/(min·mg) vs (6.35 ±0.68)nmol/(min·mg),P<0.05],TG含量显著降低[(3.88±0.40) mmol/gvs (2.89 ±0.54) mmol/g,P<0.05].烧伤+AICAR组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p-ACC、CPT1活性及甘油三酯含量较烧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AICAR组正常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未见明显脂质沉积,而烧伤组和烧伤+ AICAR组烧伤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均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骨骼肌中AMPK磷酸化障碍是烧伤后IMCLs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地塞米松增强L02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晴;谢桂娟;李锐锋;赵博;张辉艳;张绪清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途径在调控P-gp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体外培养L02细胞P-gp与Akt的表达水平,比较经地塞米松、PI3K/Akt酶抑制剂LY294002及两者联合处理24 h前后L02细胞P-g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处理24 h前后L02细胞Akt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L02细胞P-gp表达与PI3K/Akt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10 μmol/L地塞米松刺激24 h后L02细胞P-gp及Akt表达水平较刺激前分别显著增加60.8% (P =0.026 7)和25.0% (P =0.035 8);L02细胞中P-gp表达水平与Akt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系数=0.87,P<0.01);LY294002(20 μmol/L)处理组L02细胞P-g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未处理组)显著降低33.8% (P =0.018 4);地塞米松单独处理组和地塞米松与LY294002联合处理组L02细胞P-gp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163.5±18.4)%和(130.1±22.0)%,两者间相差显著(P =0.031 3).结论 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激活PI3 K/Akt途径诱导L02细胞P-gp增强表达.

  • 端粒酶逆转录酶和Gli1、Gli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魏青林;张丹;杨仕明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和Gli1、Gli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72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hTERT、Gli1、Gli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TERT、Gli1、Gli2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hTERT与Gli1、hTERT与Gli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2 2、0.624 6,P<0.05).hTERT、Gli1、Gli2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TERT、Gli1均高表达组以及hTERT、Gli2均高表达组生存时间较短,三者均高表达组生存时间短(P <0.05).结论 hTERT与Gli1、Gli2在胃癌中均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胃癌转移、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hTERT Gli1 Gli2 胃癌
  • IL-12A、IL-1B、IL-17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的遗传关联研究

    作者:吴俊秋;何登明;晏泽辉;陶诗奇;徐城;朱鹏;王宇明

    目的 通过遗传关联研究观察慢性HBV感染免疫相关重要细胞因子IL-12、IL-1B、IL-17的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方法 对109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 DNA检测,进行HBeAg血清学转换评估,治疗24个月时的应答情况作为判定应答与否的标准.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为应答组;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为无应答组;分析IL-12A rs568408、IL-1 B rs1143623、IL-17Ars8193036基因型与HBeAg血清学转换之间的关联.结果 29例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应答组),80例未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无应答组),总体应答率26.6%.IL-12A rs568408与HBeAg血清学转换显著相关,GA基因型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易感性显著高于GG基因型[OR =3.72(1.34~10.32),P=0.012].未发现IL-1B rs1143623[OR=1.99 (0.72 ~5.44),P=0.17]和IL-17Ars8193036 [OR=1.54 (0.32 ~7.33),P=0.60]与HBe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结论 IL-12Ars568408与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存在关联.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

    作者:蒲明军;陈军;杨伟业;张超;周振华;史树贵;陈康宁

    目的 对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对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本科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诊断为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确诊狭窄率≤50%,给所有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归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双抗组),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患者归为单联抗血小板药物组(单抗组).搜集入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残损量评分(NIHSS评分)及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1年内mRS评分情况、卒中复发及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共搜集151例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单抗组及双抗组分别为52、99例,排除10例失访患者,终分别纳入48、93例患者进入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单抗组与双抗组同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8.3%、2.1%)、非同侧卒中复发率(分别是2.1%、1.1%)、病死率(分别为4.1%、2.1%)无明显差异(P>0.05),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1.8%)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侧卒中复发组与卒中未复发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46.70±5.16)%、(34.70±9.31)%,斑块面积分别为(86.15±17.15)%、(44.88 ±52.59)%,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不稳定斑块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颈动脉狭窄≤50%的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可能更安全.

  • NEDD4调控AMPK活性参与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的研究

    作者:鞠胜杰;李畑波;蹇朝;马瑞彦;李经纬;贾维坤;唐富琴;肖颖彬

    目的 探讨NEDD4在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①收集手术矫正的先心病患儿32例,其中紫绀型先心病18例,非紫绀型先心病14例.取术中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作为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EDD4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NEDD4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②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常氧组、慢性缺氧组和阳性对照组,其中慢性缺氧组又分为对照组、空白转染组和干扰转染组,设计合成以心肌细胞NEDD4基因为靶标的siRNA,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合成的siRNA转染至H9c2心肌细胞中,常氧培养(74% N2,5% CO2,21%O2)48 h后开始对慢性缺氧组心肌细胞进行缺氧刺激(94% N2,5% CO2,1% O2),缺氧刺激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NEDD4、p-AMPK表达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缺氧刺激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①紫绀组患儿术前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非紫绀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EDD4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质中;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患儿心肌组织中NEDD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NEDD4/β3-actin条带灰度比值:非紫绀组(0.72±0.07);紫绀组(0.42±0.06),P<0.05];②与常氧组相比,对照组心肌细胞死亡比例显著增加(P<0.05);但干扰NEDD4表达后,缺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比例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转染组相比,干扰转染组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AMPK/AMPK条带灰度比值:空白转染组(0.21±0.01),干扰转染组(0.88±0.04),P<0.05].结论 NEDD4可能通过调控AMPK活性参与慢性缺氧情况下心肌细胞代谢的适应调节.

  • Shox2基因转染后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CN4表达的变化

    作者:罗首鸣;冯媛媛;杨攀;宋治远

    目的 探讨矮小同源盒基因亚型2(short stature homobox 2,Shox2)外源基因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ani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cMSCs)体外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包装好的两种慢病毒载体pLentis-mShox2-RFP及pLentis-RFP分别转染第3代cMSCs,收集转染阳性的cMSCs与乳鼠心肌细胞(rat ventricular myocytes,NRVMs)共培养.实验分4组:A组(RFP-cMSCs组)、B组(RFP-cMSCs+ NRVMs共培养组)、C组(Shox2-RFP-cMSCs组)、D组(Shox2-RFP-cMSCs+NRVMs共培养组).共培养诱导分化5d后,利用嘌呤霉素对cMSCs进行纯化,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诱导出内向电流的动力学特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HCN4、Tbx3、Cx45/43、Nkx2.5等标志性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结果显示,D组细胞Shox2、HCN4、Tbx3、Cx45窦房结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较A、B、C组明显增高(P<0.05),B组细胞Cx43及Nkx2.5较C、D组细胞明显增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Shox2基因调控作用下,cMSCs有HCN4通道生成;膜片钳检测结果显示,C、D组细胞产生了具有明显时间-电压依赖性的内向电流,且对细胞外Cs+敏感,符合起搏离子流Ⅰf的动力学特征;而A、B组未检测出此电流.结论 经mShox2基因修饰的cMSCs通过体外诱导,产生了起搏离子流Ⅰf并高表达窦房结标志性基因,成功向具有一定自主搏动能力的窦房结样细胞分化.

  • Mitf和Pax6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吴昊芊;彭广华;阴正勤

    目的 探讨Mitf和Pax6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前mESCs株在不同代数的干性标志表达情况.采用悬浮培养加诱导剂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的方式诱导mESCs向RPE细胞分化,在分化前第0天,分化后第10、40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itf和Pax6在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mESCs向RPE细胞分化的关系.结果 mESCs株AB1在持续传代过程中形态一致且其干性标志SSEA1表达比例在不同代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所得细胞的RPE细胞成熟标志Bestropih、CRALBP、RPE65的表达比例分别为(61.6±2.4)%、(31.0±3.9)%、(57.8±2.0)%.在分化前第0天,Mitf、Pax6的表达比例分别为(1.7±1.5)%、(6.5±0.2)%,分化第10天分别为(28.5±7.2)%、(60.2±15.6)%,分化第40天分别为(5.7±2.1)%、(4.6±0.6)%.结论 在mESCs向RPE细胞的分化过程中,Mitf和Pax6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提示Mitf和Pax6参与了RPE细胞的分化过程.

  • 钴原卟啉诱导HO-1表达增加对老龄小鼠骨骼肌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亚楠;吴志彬;吴韦铷;司维柯;舒彬;杨忠

    目的 探讨注射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表达增加在老龄小鼠骨骼肌微环境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将正常成年(2月龄)和老年(18月龄)C57 BL/6雄性小鼠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注射CoPP组;CoPP组小鼠连续3d腹腔注射CoPP溶液[5 mg/(kg· d)],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在3、7、14 d后取新鲜腓肠肌组织,Western blot检测HO-1(3d组)的表达,ELISA检测过氧化标志分子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 O2)含量及抗氧化酶类CuZn-超氧歧化酶(SOD)等活性变化.用老年C57 BL/6小鼠建立腓肠肌损伤模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CoPP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在3、7、14 d后检测中性粒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浸润.结果 正常老年组HO-1表达量高于成年组,老年组注射CoPP后HO-1表达升幅显著低于成年组(P<0.05);注射CoPP后,成年和老年组MDA、H2O2含量均下降,SOD、CuZn-SOD、GSH-Px和CAT酶活性升高,且老年CoPP组过氧化标志分子含量高于成年CoPP组,抗氧化酶活性较低(P<0.05).骨骼肌损伤后3、7d,CoPP处理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均低于对照组;CD163阳性M2型巨噬细胞浸润出现较晚,且注射CoPP后,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骨骼肌对CoPP的反应性下降,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损伤后诱导HO-1表达增加能够降低早期中性粒细胞、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可能有助于骨骼肌损伤修复.

  • HLA-DRB1 * 0803与HLA-DRB1 * 0901等位特异性HBcAg表位肽的筛查与鉴定

    作者:李辉文;何韦韦;谭文婷;王莉;陈晓玲;邓国宏

    目的 鉴定HLA-DRB1 * 0803与HLA-DRB1 * 0901等位特异性HBV表位,进一步认识HLA-DR不同等位限制性表位的差异.方法 BLCL细胞表面高表达HLA-DR分子,从HBcAg肽池负载的特征HLA-DR等位的BLCL细胞表面上收集相关多肽,多肽经过过滤、脱盐、浓缩等处理步骤后对其进行液质联用质谱分析(LC-MS),再结合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NetMHC Ⅱ pan 3.0 Server初步确定其潜在候选表位.结果 筛选出HLA-DRB1* 0803限制性表位HBc17-31、HBc22-36、HBc27-41、HBc82-96、HBc87-101、HBc92-106、HBc117-131、HBc122-136共8条,HLA-DRB1* 0901限制性表位HBc2-16、HBc7-21、HBc12-26、HBc27-41、HBc82-96、HBc87-101、HBc122-136共7条,其中相同的有4条.结论 发现了HBc7-21、HBc22-36、HBc27-41、HBc82-96、HBc87-101、HBc92-106新的HLA-Ⅱ类分子表位,不同的HLA-DR等位限制的HBcAg表位肽存在差异.

  • Ⅱ型胶原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作者:王冠;陈星星;薛鑫;郭乔楠;刘鹏;范伟力;刘明永;赵建华

    目的 探讨Ⅱ型胶原(collagen Ⅱ)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软骨细胞的定向分化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BMSCs,分不同collagen Ⅱ接种浓度组(25、50、100、200 μg/mL)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BMSCs 7、14、21 d,采用CCK-8法检测各不同浓度组对BMSCs活性的影响;qPCR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组处理BMSCs后,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llagen Ⅱ、SOX9及aggrecan 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①CCK-8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组在7、14、21 d D(4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qPCR检测结果显示21 d后,不同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llagen Ⅱ、SOX9及aggrecan mRNA表达量均升高(P<0.05),以100 μg/mL组高(P<0.01);14 d时,各浓度组collagen Ⅱ、SOX9及aggreean mRNA以100 μg/mL组上调明显(P<0.05),而在7d时,各组之间三者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浓度组21 d时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100 μg/mL Ⅱ组collagen Ⅱ、SOX9及aggrecan mRNA蛋白的表达量较其他各组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 collagen Ⅱ可在体外促进大鼠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其中以100 μg/mL组促进作用为明显.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强化内科治疗的早期再灌注特点

    作者:杨伟业;陈康宁;史树贵;周振华;胡俊;蒲明军;张超;武文婧;王健

    目的 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强化内科治疗前后早期再灌注变化.方法 15例发生在大脑半球一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在强化内科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检查.利用SPM8软件对获得的脑血流图像进行预处理并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量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90 d的随访,主要结局为基于意向性治疗分析的90 d任何卒中事件.结果 15例患者经强化药物治疗后第7天,NIHSS评分从治疗前的(7.20±2.76)明显减低为(5.47±2.56)(P<0.01);随访第90天患者mRS评分从治疗前(3.93±0.26)减低为(3.00 ±0.66) (P <0.05).所有患者无终点事件发生.ASL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24 h部分梗死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明显增加(P<0.05).结论 强化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部分缺血部位的脑血流量,提高再灌注水平.

  • 可降解涂层与永久性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罗远林;王玉清;王芳娟;黄岚;赵晓辉

    目的 比较可降解涂层与永久性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364例,男性261例,女性103例,145例植入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219例植入永久性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对比术后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基线资料、冠脉病变特征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降解涂层组与永久性涂层组相比,两组在心源性死亡(1.4% vs 1.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0.7% vs 0.9%)、支架内血栓(2.1% vs2.3%)、靶血管血运重建(2.8% vs 2.8%)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永久性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和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均有效,且两者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作者:雷传江;焦艳;王关嵩;戢福云;王建春

    目的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40,RIP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肺损伤3、6、12、24 h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RIP140在肺组织的表达分布;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肺泡巨噬细胞RIP140的表达变化及定位;RT-qPCR测定肺泡巨噬细胞IL-1β、TNF-α、IL-6 mRNA水平变化.结果 CLP组可见明显肺损伤病理改变且随时间进展逐渐加重.RIP140在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炎性渗出细胞,且随时间进展,表达RIP140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CLP术后6h大鼠肺巨噬细胞RIP140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5),至12~24 h维持一较高水平,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核.CLP术后3h大鼠肺巨噬细胞IL-1β、TNF-α、IL-6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5),至12~24 h维持一较高水平,下调肺泡巨噬细胞RIP140的表达可明显抑制IL-1 β、TNF-α、IL-6 mRNA的表达.结论 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可通过上调RIP140表达增强肺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参与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应答.

  • 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表型及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王贵渠;赵琎;徐海伟;王一;谢汉平

    目的 探讨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体征严重程度及泪腺炎症反应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C57BL/6.NOD-Aec1Aec2小鼠雌性和雄性组各45只,在生后第4、8、12、16、20周龄时进行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s test Ⅰ)、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评分和泪腺组织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计数评估及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第4周龄时,C57BL/6.NOD-Aec1Aec2雌、雄性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干眼体征.从第8周龄开始,随着周龄增加,2组小鼠泪液分泌值均逐渐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评分值均明显加重;HE染色显示泪腺组织腺管、腺泡等结构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逐渐加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角膜上皮细胞脱落增多,微绒毛减少,细胞紧密连接减少或中断.第16周龄时,雌性小鼠组较同龄雄性小鼠组的泪液分泌值显著减少(P =0.03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P =0.028),雌性小鼠泪腺组织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更严重(P=0.017).结论 雌性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成年小鼠干眼体征较雄性更为严重,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 1,2,3,4-二环氧丁烷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损伤的研究

    作者:董建云;王治;董小梅;刘晋祎;叶冬青;曹佳;敖琳

    目的 研究1,3-丁二烯的活性中间代谢产物l,2,3,4-二环氧丁烷(1,2,3,4-diepoxybutane,DEB)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损伤.方法 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溶剂对照组(PBS)、低剂量(17 mg/kg) DEB染毒组和高剂量(42.5 mg/kg) DEB染毒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于第1、3、5天间隔注射3d,初次染毒后的第21天采样.比较睾丸系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度以及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睾丸细胞周期及DNA倍型分析.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肝组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小鼠的睾丸系数及精子密度均有下降,且高剂量DEB染毒组明显降低(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DEB染毒小鼠的极慢或不动的精子比例显著升高(P<0.05,P<0.01).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DEB染毒组的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比例降低,而四倍体细胞比例升高,同时G2/M期细胞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剂量增加,睾丸结构受损,肝组织的MDA水平增加,而SOD和GSH-Px水平降低,其中高剂量DEB染毒组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EB染毒可以造成小鼠睾丸细胞损伤,干扰生精细胞的周期进程,氧化应激可能是DEB诱导生殖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

  • 胃泌素通过STAT3途径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杨小利;张骏;周平;王新全;罗晓丽;王伟;王旭开;曾春雨;王红勇

    目的 探讨胃泌素(gastrin,GS)对SD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STAT3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其中随机6只检测左心室功能、TTC染色及心肌酶谱,其余6只进行TUNEL及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B组)、胃泌素预处理对照组(G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胃泌素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GIR组).应用Langendorff装置进行离体心脏灌注.B组持续灌注Krebs-Henseleit (K-H)缓冲液130 min,GS组在持续灌注过程中的10~30 min时间段给予了胃泌素(10-9mol/L)预处理;IR组及GIR组在阻断全心灌注前灌注30 min,阻断灌注40 min后再灌注60 min,其中GIR组在阻断前20 min给予胃泌素(10-9mol)预处理.每组中随机6只于阻断灌注前即刻(T0),再灌注15(T1)、30 min(T2)、45 (T3)、60 min(T4)时记录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大上升速率(+dp/dtmax);于T0、T4时收集冠状窦流出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灌注结束后留取心脏标本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其余6只进行TUNEL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检测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组与GS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前两组相比,IR组与GIR组从T1 ~T4时间点LVEDP增加,LVDP及+dp/dtmax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大,LDH与CK-MB释放增加,凋亡细胞增加,p-STAT3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GIR组从T1时间点开始左心室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恢复(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LDH和CK-MB释放降低,心肌凋亡细胞显著减少[(19.2±1.0)% vs (14.2±1.0)%,P<0.05],且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1.14±0.10) vs (1.63±0.10),P<0.05].结论 胃泌素通过STAT3途径在SD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 Array-CGH联合NIPT进行染色体微缺失和重复产前检测的应用价值

    作者:池一婵;符芳;李茹;黄海辉;徐婉芳;何怡;林洋洋;叶菀华;隗伏冰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联合基于微阵列芯片的比较基因杂交技术(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染色体微缺失或重复中的产前检测价值.方法 选择孕12~24周高危孕妇,采集静脉血并提取循环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利用NIPT技术检测,结果为阳性者,适时进行羊膜腔或脐静脉穿刺并以Array-CGH 技术检测,以DECIPHER和OMIM数据库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病例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 NIPT检出10例阳性,Array-CGH检测和随访证实其中6例为染色体缺失或重复,但所检出的缺失或重复以及片段长度与NIPT不一样;4例Chr7长臂偏多为假阳性.另1例NIPT结果阴性但Array-CGH发现异常.结论 Array-CGH联合NIPT进行胎儿染色体微缺失和重复产前检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制样溶剂及基底对纳米银线扫描电镜观测效果的影响

    作者:路菊;黄毅;位全芳

    目的 选用不同溶剂和基底进行纳米银线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探讨不同制样溶剂及基底对纳米银线扫描电镜观测的影响.方法 选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作为纳米银线的分散剂,样本充分混匀后,分别滴加在盖玻片和云母片上进行制样,用扫描电镜观察效果.结果 以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分散,盖玻片为基底的制样方法,纳米银线出现成片的聚积和重叠.而采用乙醇为分散剂,云母片为基底进行制样时,纳米银线分散均匀,易于外部形貌的观测.结论 选择乙醇为溶剂,云母片为基底,制样方便快捷,能够获得理想的扫描电镜观测效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