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赤芍拮抗内毒素组分的提取分离研究

    作者:冯文曦;郑江;魏利召

    目的提取分离赤芍中拮抗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的有效组分.方法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结合传统的中药分离技术,分离提取中药赤芍,应用鲎试验和ELISA法检测赤芍各组分对LPS的中和作用.结果从赤芍中分离提取6个组分,其中1、4号组分对LPS具有显著的中和作用(P<0.05),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由LPS介导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P<0.01).结论我们以LPS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快速、有效地提取分离并证明赤芍中具有较强的中和LPS活性的有效组分.

    关键词: 赤芍 内毒素 提取 分离
  • 基因重组人生长素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伟强;白波;陈艺;余楠生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创伤性关节软骨创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2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在两侧髌股关节股骨侧的关节面中心分别造成直径3.5 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选择右侧为实验组,自术后起,膝关节内注射0.1 U/kg的r-hGF,每周3次,共4周;左侧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一时间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后4、6、8、12、24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修复组织填充快,质量好.4周时缺损区充填完全浅部,再生软骨明显深部纤维组织为主.24周时再生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外观相近,肉眼难以区分;光镜下损伤区基本恢复正常软骨组织结构;电镜下可见到大量,形态成熟为主的软骨细胞.而生理盐水对照组6周时缺损区仍有浅表凹陷,并以纤维组织性修复为主.除术后4周外,其余各期两组的组织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同时显示再生软骨于24周后变薄.3例修复软骨较正常薄,2例修复软骨与正常软骨厚度大致相同均无裂隙形成.结论 rhGF局部关节腔内注射,能促进创伤性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为微创性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ω-3脂肪酸联合跨膜型TNF-α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承海;张乾勇;糜漫天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在ω-3脂肪酸联合细胞外源性跨膜型TNF-α诱导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带有脂肪酸受体反应元件的跨膜型TNF-α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经ω-3脂肪酸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DNA梯形带分析ω-3脂肪酸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caspase-1、8和9基因的表达变化,应用caspase特异性底物检测肿瘤细胞caspase-8活性变化,观察caspase特异性抑制剂Ac-IETD-CHO对ω-3脂肪酸联合细胞外源性跨膜型TNF-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拮抗作用.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CF-7转染细胞经ω-3脂肪酸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检测到明显的DNA梯形带,caspase-1、8、9基因表达增加,caspase-8活性增高,caspase抑制剂可以部分拮抗ω-3脂肪酸联合跨膜型TNF-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发生.结论ω-3脂肪酸联合跨膜型TNF-α可以更有效地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上调caspase的表达和/或活性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脑区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研究

    作者:向强;文亮;高强国;刘明华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和nNOS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缺血前24 h经尾静脉注入内毒素衍化物MPL(20 g/kg)可明显降低再灌注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结论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活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内毒素预处理显著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

  • 菌斑液对釉质脱矿和表面超微结构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行勇军;刘鲁川;韩旭

    目的观察人工菌斑液不同矿物质饱和度(DSEN,DSFA)对釉质表面下脱矿量的变化及其对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去离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而以不同DSEN(0.1~0.5)组成的人工菌斑液为实验组,分别对6组釉质磨片连续脱矿96 h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评价各组釉质块脱矿差异,以扫描电镜(×5 000)观察釉质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仅在DSEN(0.1~0.3)组发生了典型的釉质表面下脱矿,并且随着DSEN的升高,釉质脱矿量显著下降(P<0.01),表层微孔数目减少;而DSEN(0.4、0.5)组未见脱矿及微孔,表面为均质样再矿化层覆盖.结论菌斑液不同矿物质饱和度对釉质表面结构变化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表面下脱矿进程.

  • nAChR单克隆抗体建立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小鼠模型的研究

    作者:黄志;徐秀娟

    目的采用乙酰胆碱受体(nAChR)单克隆抗体-mAb35建立C57BL/6幼年小鼠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模型(passive transferred myasthenia gravis, PTMG),摸索成功建立动物模型的mAb35的有效剂量,为进一步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实验组分为3组(E1、E2、E3),分别经腹腔注射含0.5、1.0、1.5 mg/kg mAb35的Ringer's液0.2ml给B6幼年小鼠,对照组(N)注射不含mAb35的Ringer's液0.2 ml.观察其临床表现,并进行药理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电镜超微结构鉴定,同时检测血清中nAChRAb水平,以判断模型建立是否成功.结果实验组小鼠表现不同程度的MG临床症状,电生理改变、药理学特征、血清学AChRAb升高及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等均符合MG的病理生理特点.结论利用AChR单克隆抗体-mAb35可在幼年C57BL/6小鼠成功建立PTMG模型,其有效剂量为1.0 mg/kg,该方法简便、可靠、敏感,为研究儿童MG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 LMO3 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定位

    作者:惠玲;蔡文琴;吕同德

    目的观察神经特异性转录因子LMO3 mRNA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定位.方法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LMO3 mRNA阳性神经元可见于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MO3 mRNA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突起内.强阳性信号主要出现于大脑皮质的Ⅱ~Ⅵ层、梨状皮质、内嗅皮质、海马的CA1区、齿状回、中脑的黑质致密部、红核、室旁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脑桥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舌下神经核等部位;中等强度着色主要分布于扣带前皮质、嗅球、海马的CA2区、梨状内核、杏仁核等部位;海马的CA3区、尾壳核、苍白球、杏仁复合体、丘脑、三叉神经脊束核、疑核、中缝核团、小脑间置核及外侧核、浦肯野细胞可见弱的阳性细胞.结论 LMO3基因在CNS的广泛分布提示它除了在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活动中起作用外,还参与了机体的学习记忆、嗅觉的调节.

  • 氯化氨甲酰胆碱对糖尿病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作者:龙庆林;房殿春;史洪涛;罗元辉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胃运动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变化及其对氯化氨甲酰胆碱(carbachol, CCH)反应,探讨糖尿病大鼠胃电节律失常及胃运动障碍原因.方法健康2个月大小Wistar大鼠50只,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链尿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3个月后记录胃电图,测定胃排空时间,然后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测定胃窦平滑肌细胞膜电位,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氨甲酰胆碱对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明显增加,异常节律指数和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0.6%和23.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和17.5%),糖尿病大鼠胃排空明显延迟,但其胃窦平滑肌细胞膜电位无明显改变;应用CCH后,糖尿病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对CCH敏感性增加.结论糖尿病胃窦平滑肌细胞对胆碱能神经递质敏感性增加,可能是糖尿病胃电节律失常及胃排空障碍原因之一.

  • 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桂芝;熊玮;刘长庭;刘东山

    目的为探讨化学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考察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甲醛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B细胞的LC50,以低剂量(20% LC50)对细胞进行诱导,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改变并筛选诱导克隆.然后用细胞遗传学方法(G带染色法)考察诱导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情况.结果甲醛作用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且呈现无限增殖趋势.在后期(15代)具有很强的锚着独立性生长能力,表明诱导细胞已发生慢性转化.诱导细胞核型由2倍体转化为近2倍体、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等核型同时存在,染色体稳定性降低,呈现丢失、内复制、易位、断裂、双/三着丝粒,并伴有大量非稳定性畸变. 结论甲醛可使BEAS-2B细胞发生转化,并影响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使其发生畸变并向恶性化方向发展.

  • 基于功能模块组织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关联规则

    作者:王晨光;郭政;李霞;王健

    目的提出一种在功能模块化水平上组织大量基因表达谱关联规则的新方法.方法以高频出现在关联规则后件中的基因为基础分类关联规则,再选择显著聚集前件基因的GO基因功能类作为功能模块关联规则的前件,获得功能模块表达关联规则.结果根据NCI60数据,发现了一些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及相应的基因功能模块表达关联规则.结论利用功能模块表达关联规则可以有效地挖掘疾病基因表达谱.

  • 新型异黄酮及甾体类化合物体外抗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初步筛选

    作者:张丽龙;粟永萍;刘晓宏;程天民;郑虎;翁玲玲;艾国平

    目的研究改构后的异黄酮及甾体类化合物是否具较好的体外抗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采用MTT法,以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作为对照,研究28个改构后的异黄酮和甾体化合物对Hela细胞、MCF-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通过对28种化合物采用MTT的方法对其体外活性进行初筛,初步认为异黄酮类化合物F11、ZF3、ZF4、ZF7以及甾体类化合物ZE2均对Hela细胞、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效果均优于Genistein.结论异黄酮和甾体类化合物经过结构改造和修饰,其大部分对Hela细胞、MCF-7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 异黄酮 甾体 MTT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肝细胞结合新蛋白的功能研究

    作者:陆荫英;杨永平;王琳;李克;刘妍;张玲霞;成军

    目的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筛选、克隆出人肝细胞中与HBcAg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基因C12并进一步对其功能作初步研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到与肝细胞蛋白结合的蛋白编码基因C12,克隆该基因并用再次用重回交实验证实作用可靠后,将基因与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分析该基因表达产物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定位;用MTT代谢实验了解C12表达对哺乳动物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作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寻找肝细胞中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芯片技术了解C12基因表达对其他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地筛选并克隆出HBcAg的肝细胞结合蛋白C12基因,经回交实验再次证实C12基因的表达产物C12蛋白与HBcAg确切的结合作用.该基因与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转染293细胞、L02细胞后48 h细胞呈现均匀分布的强绿色荧光信号,提示C12蛋白可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内;通过在Bel7402、L02细胞系中进行MTT检测,发现C12在上述细胞中表达没有对细胞的生长繁殖产生明显影响;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出肝细胞中与C12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16种;基因芯片技术在1 152个基因中筛选出1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结论 C12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内,对哺乳动物细胞生长繁殖无明显影响,能与肝细胞中多种蛋白结合,在细胞内的过表达引起的生物过程涉及许多不同基因表达的变化.

  • CD147与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MPs合成的关系

    作者:吴振彪;朱平;卢宁;史战国;樊春梅;王彦宏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与高表达CD147的单核细胞株(THP-1)共培养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合成的变化.方法从手术切除的RA患者滑膜组织中,分离FLS,经流式细胞术测定CD14,CD68及免疫组化测定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证实后,传代培养.将FLS与高表达 CD147的THP-1共培养,观察THP-1细胞对FLS MMPs合成的影响.用明胶酶谱法测FLS MMP-2,MMP-9含量.同时观察CD147拮抗肽(AP9)对MMPs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表达CD147,低表达MMP-2、 MMP-9的THP-1细胞与CD147表达水平低的RA FLS混合培养后,FLS合成MMP-2、 MMP-9水平显著升高,随着THP-1细胞数的增加,MMP-2、 MMP-9的合成量也增加.THP-1对FLS合成MMP-2、 MMP-9的刺激作用可被CD147拮抗肽AP-9所抑制.结论高表达CD147的THP-1细胞对共培养的RA FLS合成MMP-2、MMP-9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被CD147拮抗肽AP-9所抑制,提示THP-1表面的CD147对FLS合成MMPs有促进作用.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清中更昔洛韦的浓度

    作者:吴畏;何凤慈

    目的建立血清中更昔洛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kma DiamonsilTM C18色谱柱(5 μm,250×4.6 mm);流动相:0.015 mol/m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 2.50,含乙腈0.25%);流速:1.75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 ℃.结果血清样品在0.050 25~100.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3种浓度血清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105.718±2.488)%、(99.260±1.319)%、(96.565±0.382)%;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1.400%、3.80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一性强,能够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 培养细胞牵张损伤装置及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尹志勇;王正国;蒋建新;杨志焕;周萍;王克万;麻晓林

    目的为从细胞水平直接观察应力、应变作用后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研制计算机控制的培养细胞牵张损伤装置和相应的测试系统.方法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微型空气压缩机、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程控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多功能卡研制了体外培养细胞牵张损伤装置,用于实验研究.其致伤参数由计算机精确控制,并采用压力法获取细胞在致伤过程中的应变规律.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型胶质细胞应用本致伤装置采用不同的条件致伤,检测乳酸脱清酶(LDH)活性和台盼蓝含量,并观察其形态学的改变.结果采用不同的致伤参数可复制出轻、中、重度的细胞损伤模型.结论培养细胞牵张损伤装置及测试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致伤过程简便、重复性好、结果稳定.新的乳胶膜变形规律检测方法和装置,明显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图像处理检测法,满足实验研究的需要.

  • 菌丝相白假丝酵母菌长片段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文库的构建及结果分析

    作者:周村建;邓永键;郝飞;钟白玉;王鲁;李永平

    目的构建菌丝相白假丝酵母菌长片段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文库并探讨其基因表达特点.方法采用长片段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LongSAGE)构建菌丝相白假丝酵母菌LongSAGE文库,从文库中挑取阳性克隆测序,用SAGEsoftware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检索,从而了解菌丝相白假丝酵母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菌丝相白假丝酵母菌的1 000个测序文件中,共获得标签17 552个,代表单一转录本6 627种,其中单一匹配标签占20.5%,多重匹配标签占6.64%,假设蛋白标签为18.47%,新标签为53.07%.标签拷贝数超过35拷贝的36个高表达标签中有15个可能属于新的表达序列.结论用LongSAGE技术获得了菌丝相白假丝酵母菌基因表达谱及其丰度的量化信息,可以发现新的表达序列,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硝酸甘油耐受性的抑制效应

    作者: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

    硝酸甘油一直是被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然而,其长期疗效受到产生快速耐受性的限制.硝酸甘油耐受性产生的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硝酸甘油治疗过程中氧自由基产生明显增加,而这些过氧化物在硝酸甘油的耐受中起了关键作用[1].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抗氧化剂是否对这一过程有抑制效应,以寻求临床解决硝酸甘油耐受的新途径.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时预防肺栓塞的应用

    作者:严景恩;张伟国;罗香国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危害是血栓脱落,造成致死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还可以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经皮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和预防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达到了满意的疗效.我科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共在16例患者中置入了下腔静脉滤器.现报告如下.

  • 下咽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锦屏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1996年由Ohta等[1]克隆的一个位于3p14.2区域的候选抑癌基因.研究表明,FHIT在人类许多肿瘤组织或细胞系中呈现高频率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2].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FHIT在下咽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并就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进行了研究.

  • 右乳腺癌术后并发乳糜漏1例

    作者:唐鹏;贺青卿;姜军

    患者,女,37岁,因"右乳房包块2年余"入院.查体:右侧乳头稍凹陷,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扪及一约3 cm×3 cm大小包块,质硬,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无压痛.包块穿刺活检病理:右乳癌疑.临床诊断右乳腺癌,遂于术前TE方案化疗1周期后在全麻下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肋间隙内乳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切口无渗血及渗液,腋窝引流管通畅,引流量逐渐减少.

    关键词: 乳腺癌 乳糜漏
  • 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血栓华法林溶栓疗效及溶栓后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风险评价

    作者:庞小华;李庆平;杨建军;牟华明;邵江;冯促进;涂雪梅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特别是合并房颤者左心房血栓发生率非常高.一旦血栓形成,不但脑卒中或其他部位栓塞的机会明显增高[1],同时也使大量具有良好条件进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患者失去治疗机会.既往有使用小剂量华法林治疗的经验[2,3],但我们体会该方法抗凝溶栓疗程较长,在此过程中栓塞发生或心功能加重的可能性增加.本研究拟探讨常规剂量华法林治疗后PBMV的疗效及风险.

  •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后成功救治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健;肖颖彬;陈林;王学峰;钟前进;张南滨;汪曾炜

    报告3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后成功救治体会.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例1:男,体质量3.3 kg,年龄 3 d.术后间断呼吸机支持1 190 h,ICU时间60 d,术后早期发生低血糖、低血钙、低血小板、肺出血、低氧血症和心衰,长期呼吸机支持并发肺不张、气胸、呼吸机相关肺炎.

  • 精液过敏症1例

    作者:胡红

    1 临床资料患者,青年女性,23岁,因"发热3 d"于1997年3月21日收入我院内科.患者入院前3 d突发畏寒、寒颤、高热,伴乏力、头昏、头痛,体温高到42 ℃.无咽痛、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无呕吐、腹痛、腹泻,无意识障碍,无皮疹、关节肿痛,无皮肤、黏膜损伤.发病前无传染病病史.

  •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重度鼻中隔偏曲并发鼻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路云;戚思国;唐尚成

    我科于2003年2月至2005年6月对16例重度鼻中隔偏曲并发鼻出血患者一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疗效

    作者:权正学;蒋电明;欧云生

    目的探讨一期经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21例,平均31岁.其中C1-2 2例,C2-3 3例,C4-5 9例,C5-6 3例,C6-7 3例,C7 T1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其中,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5例,钛网植入内固定6例;应用钢板内固定19例, Apofix1例,枕颈融合1例.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颈围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其中1例使用钛网植入的病例中未融合,取出钛网再次髂骨植骨内固定后愈合;其余病例结核病灶愈合,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器械无断裂,无结核病灶局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 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与IL-8、IP-10、Mig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健;赵金红;江水清;项桂菊

    目的探讨HCV慢性感染与CXC趋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以Real-time PCR法动态检测慢性丙肝患者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IL-8、IP-10、Mig mRNA的表达水平.以趋化因子与GAPDH比值为趋化因子的终相对表达量.结果慢性丙肝患者HCV-RNA平均水平2.09×106 拷贝/ml,IL-8、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43 7±0.071 2)、(0.682 8±0.073 8)、(0.668 3±0.075 4),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α治疗3个月后HCV-RNA平均水平6.70×103 拷贝/ml,IL-8、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89 1±0.094 6)、(0.551 2±0.090 2)、(0.560 2±0.096 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IFN-α治疗6个月后HCV-RNA平均水平3.86×102 拷贝/ml,IL-8、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2 2±0.058 6)、(0.439 5±0.091 3)、(0.420 5±0.084 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HCV 1b和HCV 2a型患者各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丙肝患者PBMC内IL-8、IP-10、Mig mRNA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体内HCV-RNA复制水平有关,但与HCV基因型无关.IFN-α能显著抑制HCV复制,间接下调IL-8、IP-10、Mig mRNA表达水平.IFN-α这种综合作用效果,对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控制病情发展十分有利.

  •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高致敏肾移植受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昊;聂海波;胡卫列;朱云松;赵永斌;张小明;肖远松

    目的肾脏移植的致敏性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高致敏受者接受移植的机会大大减少,我们对1例高致敏受者肾移植围手术期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疗法配合免疫抑制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合文献评估疗效.方法受者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成功进行肾移植病例,同时回顾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得到的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肾移植高致敏受者的病例.结果结合我们目前的病例,分析已被报道的66例(国内30例,国外36例)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肾移植高致敏受者的病例,发现大部分患者采用了蛋白A免疫吸附可以明显降低IgG、IgM、IgA等,PRA从术前30%~100%降低到术后30%以下,65例成功进行了肾移植.结论 Protein A免疫吸附可以清除体内免疫球蛋白疗效明显,结合免疫抑制治疗使肾移植高致敏受者成功接受肾移植,提高移植肾远期存活率.

  • TPN联合生长激素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敏;马丹;向佳梅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基础上给予生长激素促进机体合成代谢的机制. 方法 94例胃肠道恶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PN组和TPN+GH组,根据间接能量测定仪测定结果,经中心静脉持续输入 "全和一"3 L袋营养液,术后1、3、7 d分别测定其TNF-α,IL-1,IL-6 ,CRP值. 结果 TPN+GH 组的TNF-α,IL-1,IL-6,CRP值在术后第1、3、7 d均低于TPN组. 结论外源性生长激素可抑制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TNF-α,IL-1,IL-6,CRP的产生,进而阻断炎症因子诱导的生长激素不敏感反应所致的合成代谢障碍,促进机体合成代谢.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

    作者:朱方强;江军;靳凤烁;王洛夫

    目的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43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A组)和50例同期开放性肾癌根治术(B组)的临床资料, 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均行B超、IVP、CT或MRI检查术前明确诊断.采用后腹腔镜手术行肾癌根治43例,同期50例行开放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患者肿瘤大小2.0~8.5 cm,平均5.2 cm.B组患者肿瘤大小3.0~10.2 cm,平均5.7 cm.两组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 T3aN0M0.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6±35) min和(137±53) min (P>0.05), A、B两组手术失血量分别为(132±75) ml和(412±110) ml (P<0.01), A、B两组术后镇静剂用量分别为(20±10) mg和(120±20) mg,(P<0.01), A、B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8±12) h和(72±16) h (P<0.01), A、B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5±1.4) d和(13.7±3.3) d(P<0.05), A、B两组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14.3±3.1) d和(23.9±6.5) d (P<0.01).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较开放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达到同样根治的效果.

  •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介入治疗

    作者:舒茂琴;宋治远;钟理;何国祥;李永华;庄国强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文献复习,并报道了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platzer导管封堵术的治疗过程.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仍是大于2岁儿童的主要致病菌,未发现耐青霉素的链球菌菌株,各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剂量青霉素或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仍然是抗感染治疗的首选措施;尽早外科开胸纠正心脏结构畸形、清除瓣膜赘生物或病灶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膜炎患者超声无赘生物,在充分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适时地采用介入治疗方法亦能达到对某些病人治愈的目的.结论 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早期外科手术是治愈心内膜炎的关键措施,介入治疗可能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AI1/CD82基因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小杰;梅同华

    目的探讨KAI1/CD8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在癌细胞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NSCLC原发灶及2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1/CD82蛋白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26%,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85.0%, P<0.01).KAI1/CD82蛋白在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肿瘤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22例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表达水平配对比较分析,淋巴结转移灶中KAI1/CD8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原发灶(P<0.05).结论 KAI1/CD82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了NSCLC的恶性进展,可作为判断NSCLC早期侵袭、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薛红;傅春江;王旭开;杨成明;王红勇;张晔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64)和辛伐他汀组(n=64),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并应用高频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作用相似.治疗后两组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阿托伐他汀组强于辛伐他汀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LDL-C及TG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

  • 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和放视网膜下液的比较

    作者:桂君民;王一

    目的比较巩膜扣带术中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与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中裂孔定位良好但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较多时联合气体填充固定或放视网膜下液治疗.结果 38例38眼行巩膜扣带术,其中26眼术中联合行玻璃体腔C3F8气体填充治疗,术后23眼(88.5%)经1次手术后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12眼术中采用放视网膜下液治疗, 术后11眼(91.7%)脱离的视网膜经1次手术完全复位.结论巩膜扣带术中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代替术中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术联合气体填充固定的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新裂孔形成.

  • 头皮发区缺损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宋维铭;冯越蹇;王佳琦;马继光;张海明;孙广慈

    头皮发区的完整性对人的容貌至关重要,头皮发区缺损患者大都迫切要求治疗以改善容貌.我们自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头皮发区缺损患者176例,分别采用病变头皮一次切除或分次切除、头皮皮瓣法及头皮扩张法进行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素琴;马春羲;周智勇;李长政;毛永平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起病急,出血量大,首次出血病死率超过50%,未治患者再出血率高达60%[1].国际上推荐的内镜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套扎(EVL)和硬化剂注射(EVS)两种.近年来我们采用EVL联合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与单纯使用EVL及EVS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早产儿甲胎蛋白的测定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作者:陈霞;何念海

    早产儿的死亡在新生儿病死率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研究表明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依次为以下疾病: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②新生儿窒息.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目前尚无简单、易行的指标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及程度.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肝脏、卵黄囊、哺乳动物胃肠道产生的糖蛋白[2].妊娠中晚期高水平的AFP与早产、低体质量儿有一定关系[3],而且与新生儿致命性疾病如新生儿黄疸有关.国内曾有报道甲胎蛋白在新生儿脐血的浓度,初步探讨脐血AFP浓度与新生儿免疫的关系[4],但尚少见测定早产儿脐血甲胎蛋白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的报道.

  •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与留置时间的关系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建媛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而导管留置时间是主要因素.现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200例化疗患者置管后发生感染的23例病例,作留置时间与感染关系单因素分析,探讨患者应用的安全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